电梯一周围其他静止的事物为参照物,我会觉得电梯上的人动了。 ⑤、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
答:拔河比赛时以地下的白线为参照物,绳上的红领巾偏向哪一方即为哪一方赢。 ⑥、你能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山两岸走”这句话吗?
答:这句话中作者是以竹排为参照物,人随着竹排在江中前进,而两岸原本不动的巍巍青山就会让你感觉在后退。
⑦、如果你坐在一列告诉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里经过,你会觉得他走的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答:如果你作在一列高速列车的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感到他的速度很正常,这是以列车为参照物:但是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这个人的移动和火车的速度车不多,也就很难看出这个人在移动,因为站台上的人以他周围静止的事物为参照物。 ⑧、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答:没有。因为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相对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运动,所以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⑨、毛泽东写过“作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答:可理解为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但地球在自转,一天时间内“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就转动了八万里,“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地球在天空中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
第二课《运动的快慢》 一、问题解答
①、刘翔参加的是什么竞赛项目?他的最好成绩是多少? 答:刘翔参加的是110米栏,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91。
②、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答:还强调了风向,因为只有知道了风向才能准确知道台风对我们有没有影响。 ③、你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以下事物在生长或运动呢?
答:指甲的生长和小苗的生长可以用尺子量出来;水位有上升可以借助水位表来测量;月亮的移动可以借助周围固定的物体;如树、楼层等来判断它在运动。 第三课《运动的方式》 一、问题解答:
①、你能按照运动的路线,试着将它们分成两类吗?是否还可以接着往下分?
答:图中在直滑梯上下滑,球的上下弹动可划直线运动,风车转动、荡秋千、青蛙跳跃可划入曲线运动。接着往下分,球的上下弹动属于直线运动中的振动;风车转动和荡秋千属于曲线运动中的转动和摆动。
②、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想一想它们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答:图中振动的橡皮筋、跷跷板、拉据、火车前进属直线运动;轮椅转动、水车转动属曲线运动。
③、说一说在易拉罐运动过程中,有几种运动方式同时存在。
答:易拉罐沿直线前进,属直线运动方式,而它的本身在转,属曲线运动方式。 ④、还有哪些包含了两种以上方式的运动? 答:竹蜻蜓起飞时,竹蜻蜓在移动和转动。走路时摆动加移动。直升飞机飞行时转动加移动。 第四课 小车的运动 一、问题解答
①、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与拉力有关,路面、载重量、车轮大小。 ②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轮子的多少有没有关系? 答:没有关系。 第五课 摆 一、 问题解答
⑴、把各小组的摆挂在小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会呈现出什么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答:摆锤会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发现摆线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地越快。 ⑵、生活中哪里还有摆?
答:钟表、风铃、吊灯、学钢琴用的节拍器等都有摆。(答案不唯一)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1、力在哪里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1)、硬果壳为什么会裂开?(2)、静止不动的棋子靠什么移动?(3)、飞机为什么会飞上蓝天?(4)、运动中的自行车怎样才能停下来? 答:(1)、硬果壳承受了钳子的压力变形后裂开。(2)、橡皮筋的弹力使静止不动的棋子移动。(3)、飞机靠自身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及空气的浮力飞上蓝天。(4)、运动中的自行车靠刹车产生的阻力才能停下来。
问题2:要使这个弹子滚动起来,滚得快一点或停下来,或让它拐弯,该怎么办?
答:用手指弹弹子,可以使弹子滚动起来,弹力越大,滚动得越快;用手挡住弹子,可以使弹子停下来;从侧面等不同角度弹,可以使弹子拐弯。 问题3: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
答:力可以影响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等状态。
问题4:拿一小团橡皮泥或面粉,朝不同的方向用力,你发现了什么? 答:我发现在不同方向的作用下,橡皮泥及面粉团的形状正发生着改变。 问题5:怎么比较力的大小?
答:可以使用弹簧秤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再进行比较。 问题6: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运动中的帆船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
答: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受到向前的推力、向下的重力、向后的阻力三种方向力的作用。运动中的帆船能受到了向前的风力、向后的阻力、向下的重力三种方向力的作用。 问题7:箱子后面的人如果推或拉,箱子的移动可能会怎样? 答:如果推,箱子会向前移动;如果拉,箱子会向后移动。 问题8:门为什么没动?
答:这是因为门受到了里外的推力,两种力大小相同、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了。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比较拉动、拎物体时用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拎起物体比拉动物体用力大。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一、问题解答:
问题1: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你有什么发现?
答:压弹簧、拉橡皮筋、弯尺子、捏海绵时都能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当撤除外力时,这些物体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问题2: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由于中间的硬币受到外力后瞬间形变,产生的力使右币弹了出去,说明有的物体的形变
是用肉眼观察不到的。
问题3: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有什么变化?其中的规律是什么?
答:弹簧拉伸的长度会伸长。其中的规律是: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得越长。 问题4:根据弹簧受力与拉伸长度的变化规律,推想一下,挂4个钩码时,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是多少?挂6个钩码呢?
答:挂4个钩码时,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是挂1个钩码时的四倍,挂6个钩码时,弹簧拉抻的长度会是挂1个钩码时的6倍。
问题5: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怎样?
答: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簧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将钩码摘下去后,弹簧就没法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问题6: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弹性的?
答:生产、生活中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很多,如射箭、拍球、撑杆跳高、玩跳跳球等。 3、苹果为什么落地 一、问题解答:
问题1:苹果熟了,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
答:因为地球引力使苹果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它总是落向地面。 问题2:你能猜到第二个解释是怎么回事吗?
答:由于月球环绕地球以很大的速度运转的缘故,地球引力试图要把它拉过来,但月球的速度平衡了它。 4、摩擦力的秘密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摩擦力的“功”,哪些是摩擦力的“过”? 答:摩擦力的“功”:例如汽车在路上运动需要一定的摩擦力,手拿物体时靠指纹增大摩擦力,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及用砂纸磨铁钉都离不开摩擦力。摩擦力的“过”:如划龙舟时遇到水的阻力很费力,生锈的锁很难打开,机器轴承磨损快等都是由摩擦力造成的。 问题2:鲸或海豚的身体形状是否有利于克服阻力? 答:是的。
问题3: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磨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磨擦力? 答:在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少链条衔接处的摩擦力,轮胎上的条纹是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轴承是用钢珠的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在肥皂液中取玉镯是为了减小皮肤与玉镯间的摩擦力,车轮上加防滑链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潜艇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水的阻力,即与水的摩擦力。 五单元《调查与预测》 第1课——调查 一、问题解答
问题1:昆虫的特征?
答: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问题2:三代人童年家庭使用的燃料的变化 答:(1)环境污染小了 (2) 使用更安全更方便
问题3:分析1989—2004年某城镇居民食物摄入中营养比例的变迁。 答:脂肪摄入量逐年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逐渐递减,比例失调。 第2课——预测 一、问题解答
问题1:生活中的预测经验
答:(1)傍晚狗纠缠主人:出去散步以解决“方便”的问题 (2)往冰冷的玻璃杯里倒热水,杯子可能会炸裂 (3)炉子上的油冒青烟了,继续加热,油可能会燃烧 (4)乌云从天边飘过来,天气可能要下雨 问题2:猫的表现 答:(1)准备尝试美味
(2)发现猎物准备扑上去或者感到惊恐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3:粉笔落地的实验
答:充气袋里的粉笔落地不容易粉碎,因为空气有弹性。 问题4:2006年发生的大灾害
答:(1)3月下旬长江以南地区出现大到暴雨的天气 (2)强台风“珍珠”5月18 日在广东沿海登陆
(3)5月份以来,福建先后遭受7次较大规模洪涝、台风灾害过程,湖南、广东、江西、广西先后遭受3次以上
(4)入夏以来,重庆、四川大旱 问题5:食盐溶解与水位变化
答:100毫升水中放入5克盐,水位会上升,放入15克食盐水位继续上升,放入50克食盐,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会看到杯底留有食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