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自由选择档案知识(自由选择获取)、档案信息知情权、档案信息服务保障权 隐私权
障碍:信息技术发展 馆藏资源优化 数量: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能力: 加强法制观念、保障利用 心理: 受众的
第三节、档案机构
一、档案室 (一)、档案室:在档案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档案业务机构
1、在各级组织(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中是保管本单位档案的业
务机构
2、是本单位的组成部分(最普遍、数量最大、层次是基层) 3、向档案馆移交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二)、档案室的作用
1、作为本单位最有参谋咨询的部分,也是机关工作组织的工作助手,为机关各
项活动提供档案信息。 2、是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
(三)、档案室的类别 (1)人事档案
(2)企业管理档案
(四)、档案室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1、主要职责
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全部档案和有关资料,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财富。 2、任务
(1)对本机关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并积极开展利用工作;同时,管理有关的内部书
刊等资料,配合档案提供利用。
(3)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五)、档案室的类型 1、普通档案室
2、科技档案室:专门管理科学技术档案的档案室,如:矿山、设计院、技术研
究所
3、音像档案室:照片、影像资料室
4、人事档案室:是机关在人事部门设立的专门管理人事档案的 5、综合档案室 6、联合档案室
.
.
二、档案馆
(一)档案馆的性质
档案馆:集中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其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
档案馆居于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的中心
主要表现:
1、档案馆管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历史文化财富。尽管档案
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机密性,但终究是要成为历史文化史料的。
2、档案馆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具有研究性。它对浩繁的档案进行研究和一系
列科学管理,并且要积极参与档案史料编纂、编史修志和历史研究。
3、档案馆的社会职能是一种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它不同于党、行政管理机关,
也不同于企业生产部门。它是为繁荣社会科学文化,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一种事业单位。
(二)、档案馆的基本职责和具体任务
1、基本职责:集中统一保留党和国家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文化资料,维护历史
的真实面貌,为现代化服务建设。
2、具体任务:
(1)接收和征集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档
案以及有关资料,科学地管理档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 (3)参与编史修志的工作。
(三)、档案馆的类型:
1、综合档案馆:是国家档案馆的主体。
注:国家档案馆分为综合档案馆和历史档案馆。
2、专门或部门档案馆:国家专门管理某一方面的档案馆 如:海洋、城建
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厅)、档案处、科、股 定义:指导和管理档案的专业部门 (一)、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
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下,分级管理全国的档案事务,对全国的档案工作 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二)、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具体任务: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拟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建立国家档案工作制度 2、指导和监督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 3、规划、筹建档案馆。在业务上指导档案馆的工作。
4、研究和审查有关档案保存价值、保管期限的原则和标准,监督和审议档案的销毁问题。 5、组织和指导档案业务经验的交流、档案干部的专业教育和档案科学的研究等。
.
.
第三章、档案收集
第一节、档案收集工作概述
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
档案收集工作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通过理性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机关、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有关档案室和各级各类档案馆实行统一管理。
档案收集工作的方式
通过相关的档案馆收集(也包括档案室)——接收(被动)
档案接收:档案馆(室)收存档案的活动过程,是整个档案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档案部门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主要渠道。
征集分散在社会上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征集(被动) 档案征集:档案馆按照国家规定征收散存在社会上的档案和有关文献的活动,是档案馆取得和积累档案的必要补充渠道。
注:接收和征集历史档案的对象、途径和方法、党史征集办公室、政协文史组织及其他学术历史研究部门。
对象和途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收藏于个人手中、少数民族地区、
档案收集的部门
文书处理部门、业务部门、档案室/档案馆
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 (一)、档案室对本机关单位需要归档的档案的接收
注:本单位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所建的档案室;档案是办理完毕的文书(在形成过程中不行);及时、定期办理完毕
(二)档案馆对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集中和接收。 注:现行机关:现在仍在形式职权、行政权的机关
(三)档案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的接收和征集。
档案收集的要求 (一)、高质量
各机关将平时已归档立卷(组卷)的档案移交到档案馆 (二)、标准化
按照档案馆管理原则、馆藏技术、检索方法、归档编目 (三)、完整性
按归档范围及要求、及时系统地吸收,反对组织和个人分散保存。 (四)、坚持优化原则(有用且珍贵),大力丰富馆藏
收集档案的要求 要求 实现方式 .
.
提高档案质量 使档案标准化 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档案人员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档案形成情况,掌握档案保管使用情况,统筹安排档案进馆,避免遗漏 档案馆依照相关标准,对入馆的档案进行检查,加强收集前的一些检查(监督工作、业务上的检查) 档案馆建立健全档案归档制度,使归档范围恰当,机关的归档立卷工作应纳入业务人员的职责范围,从组织上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 (一)、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档案收集工作是贯彻 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可以做到收集及时,鉴选得当。这样档案才能完整得当。
第二节、档案室与档案馆藏建设
1、既有区别
档案室:只针对本单位档案进行的收集
档案馆:收集范围扩大到社会,数量也相应增加 2、也有联系
档案室是基础,做收集工作,要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 档案馆建立在其基础上,做移交工作
(省级档案馆满20年向上级移交,县级则10年)
第三节、档案室的收集工作
一、建立归档制度的必要性 二、归档制度的内容 (一)归档范围
定义:指一个机关形成的全部文件中哪些应该归档,哪些不应高归档。
办理完毕的那些反映本机关工作、生产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于归档范围
归档文件又分为:归档文件、不归档文件
·归档文件:重要会议材料、上级下发文件材料、本单位对外的正式发文、本单位请示上级的报告及上级下发的批复、信访工作材料、反映本单位的报告总结,对本单位干部任免、处分有关的文件,在外事活动中形成的材料。
·不归档文件: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未经签发的文件稿、从各方面收集的以供参考的有关文件
注:依据是《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国家档案局 1987年12月4日。归档文件必须要有保存价值,要符合机关实际状况
(二)归档时间
定义:指文书处理部门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向档案室移交的时间。
.
.
注:按规定,处理完毕的文件,由文书或业务部门立好卷,一般应在第二年的上半年向档案室移交。
大部分根据《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特殊教育机构第二年7月移交) (三)归档质量
定义:遵循档案的形成特性,根据价值 (四)归档手续
定义:双方清点签字
第四节、档案馆的收集工作
一、档案馆档案的来源和收集范围 (一)现行机关的档案源 注:接收要求:
1、经过整理,保持全宗的完整性 2、必须经过坚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3、移交过程中,原档案的检索工具,与全宗有关材料一同移交 4、必须依据移交目录,与档案原件一起清点。 5、档案接收期限:省级20年、省级以下10年
(二)撤销机关的档案源
(三)由组织和个人保存的散有档案(特别是在非常时期) 如:革命政权档案、民国档案、历代王朝
(四)档案馆之间交接的档案
第四章、档案整理
第一节、档案整理的内容和原则
一、档案整理的内容和意义 (一)档案整理的内容 对档案机构来说:
1、系统排列和编制案卷目录(编目) 2、对档案进行局部调整
3、对档案进行过程整理(由档案馆完成,从立卷到全宗的制定) (二)档案整理的意义
1、档案整理是发挥档案作用的重要条件
2、档案整理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
1、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文件、电子文件、图表、照片) 2、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来源:一个单位的文件不可分割(历史的联系) 一个单位或者部门或者工作人员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