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同步练习含答案
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 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 ”、“ ”、“ ”、“ ”。
(2) 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3) 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 )
A. 树上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 B. 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 C. 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
(4) 第三段写到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5) 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春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上下句)。
《春》同步练习含答案
《春》同步练习
【答案】
1. A 2. A 3. D 4. C 5. B 6.
①各领风骚数百年 ②东隅已逝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 ④骚人阁笔费评章
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①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开轩面场圃 ③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⑧羊有跪乳之恩 ?8. ①为者常成;
《春》同步练习含答案
②行远必自尔;
③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④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⑤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9. 【小题1】 C
【小题2】 B
【小题3】 不能换。“钻”字将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儿,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长”字缺乏这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4】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蜜蜂和蝴蝶的热闹景象,烘托出花多、花艳、花甜。
【小题5】
结尾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更突出强调了春的不同生长过程(或:突出强调了春的“新”、“美”、“力”三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三段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人类的成长顺序来形象地点明春天的成长过程的。此外,这个顺序也有力量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意味。 10. 【小题1】 C
【小题2】 B
【小题3】
不能。因为“红、粉、白”这三种颜色分别与上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若变动,则表达不符合逻辑也不合理,所以不能变动。 ?11.
【小题1】
拟人,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春》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题2】
侧面描写(烘托)了花多、花美、花艳、花香 【小题3】
触觉 温柔(温暖、温和、柔情)
【小题4】
树叶、小草、灯光、行人、农民、房屋; 安静而和平 【小题5】
拟人 新、美、力 12. 【小题1】 描绘春天的景象
【小题2】
大地回春的景象后分写山 水 太阳 【小题3】
“春草图”花儿竞相开放 花色美 花果甜
【小题4】 “偷偷”一词用得好,好在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的情态,把物写活了。“闹”字不可以改成“叫”字,原因是:“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体现不出沸腾热闹的景象。
【小题5】
以动衬静,表现花多花美。 【小题6】
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小题7】 联想想象 【小题8】 言之成理即可 13. 【小题1】 ①引用比喻 ②比喻排比
《春》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题2】 C
【小题3】 C
【小题4】 C
【小题5】
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春花的繁密茂盛、色彩绚丽的特点。 【小题6】
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陶醉 14.
【小题1】 A (抚摸) B( 酝酿 ) C(婉转) D(黄晕) 【小题2】
请根据提示填表。(5分)
【小题3】
比喻、排比。表现了春雨的细密、透亮、轻盈
【小题4】
不仅仅是写树叶和青草的颜色。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 【小题5】 合理即可得分 15. 【小题1】 C
【小题2】
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小题3】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色泽:绿绿的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