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2.1 平行线 内包含答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学习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提高识别平行线的能力.
2.通过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语言的整洁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难点:作图: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一、知识回顾
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是什么?
二、新知预习
1.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 . 2.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种,分别是 和 . 3.平行公理: .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 . 即如果b∥a,c∥a,那么 . 三、自学自测
1.如图,过点C作直线AB的平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作 B.只能作一条 C.能作两条 D.能作无数条
2.判断正误:
(1)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垂直和平行.( ) 四、经典例题 例1:判断:
(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 )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 )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
例2:如图,P是∠AOB内一点.
(1)过点P分别画出OA,OB的平行线;
(2)量一量:画出的两条平行线所夹的角与∠O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五、课堂小结 平行线的定义 平行公理 平行公理的推论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 线互相平行. 归纳总结:
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 六、巩固新知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1 /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2.1 平行线 内包含答案
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两条直线与某一直线平行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a // d,b // c,所以c // d B.因为a // c,b // d,所以c // d C.因为a // b,a // c,所以b // c D.因为a // b,c // d,所以a // c 4.如图,AB//CD,点E为AC的中点. ⑴. 请过点E作线段EF,使EF//AB,EF与BD相交于点F. ⑵. 请回答:EF与CD平行吗?为什么? E A B C D 七、打怪题 先阅读,再解答。 问题:两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几个部分? 解:如图①,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将平面分成三部分; 如图②,两条直线不平行时,它们将平面分成四部分。 根据上述内容,解答下面的问题。
⑴. 上面问题的解题过程应用_________的数学思想(填“转化”“分类”或“整体处理”); ⑵. 三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及部分?
答案
一、1. 三种 ;相交、平行、重合 二、1. 不相交;a//b
2. 两种;相交与平行
2 /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2.1 平行线 内包含答案
3.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b//c 三、1. B
⑵. 如图,三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四或六或七部分。 2. ⑴. × ⑵. × ⑶. ×
四、例1. ⑴. × ⑵. × ⑶. √ ⑷√ 例2. ⑴. m n ⑵. 相等 六、1. C 2. D 3. C 4. ⑴. 略 ⑵. EF//CD 理由:因为AB//CD EF//AB 所以 EF//CD 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七、打怪题 ⑴. 分类
3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