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章末复习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比较
1.拉马克、达尔文、木村资生的进化理论的比较 学说 名称 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木村资生的进化理论 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由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里,环境的影响使生观点 物发生变异,并且从一个生物类型演变为另一个生物类型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在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基因的随机固定而实现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法则上向前进化 的。只有当分子进化导致生物的形态和生理发生变异后,自然选择才发挥作用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比较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群体的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在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
则将自然选择归结于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中性学说的区别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侧重于群体(即宏观水平),中性学说侧重于分子(即微观水平),两者相互补充,更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现象及本质。
训练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正确的是
( )
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阐明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则没能阐明 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则能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遗传和变异,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研究生物的进化,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则不是 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⑤二者都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A.①③④⑤ C.①③④
B.②③④⑤ D.②⑤
二、怎样解释出现生物新类型的现象 1.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可以认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生物进化了。而物种的形成是基因频率改变到一定的程度,直到新种群与原种群不能实现基因交流为止(产生了生殖隔离)。可见,二者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联系: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新物种形成的基础。 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二者选择的标准不同,目的不同。人工选择的标准为“是否对人类有利”,对人类有利的基因或性状保留下来,不利的被淘汰,该性状对生物的生存不一定有利;而自然选择的标准为“是否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性状(或基因)就保留下来,不利的就淘汰。如野鸡飞翔能力强产蛋率低,但较强的飞翔能力有利于其逃避敌害,即有利于生存;家鸡飞翔能力极差产蛋率很高,善飞但产蛋少的家鸡肯定要被淘汰。可见,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明确目的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联系:二者都使被选择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新物种的形成 进化的原因 相互 作用 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淘汰不利变异,积累和加强有利变异,推动生存斗争,表现为进化 内因 外因 通过遗传将有利的变异保留下来,变异为选择提供原始材料 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如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适应性 进化的结果 多样 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在生物类群中得到积累和加强,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形成具有不同适应性、物 性的生物类群,当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生殖隔离时,便形种的 形成 进化 成了新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类型及新物种的出现均表现为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新类型的形成导致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质的飞跃 训练2 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着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C.出现地理隔离
( )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D.形成生殖隔离
2.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相矛盾的是
( )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 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 3.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种群中某基因的突变率 B.某种群中某种基因的出现比例
( )
C.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D.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2
4.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 )
5.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6.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表现差异作用 C.地理隔离对人类没有影响
D.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7.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8.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B图表示A图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 )
( )
A.自然选择使两个种群之一灭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