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初存货量 本期生产量 本期销售量 期末存货量 0 800 000 640 000 160 000 160 000 1 000 000 640 000 520 000 520 000 200 000 640 000 80 000 根据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如表2-11所示:
表2-11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简表 单位:元 项目 销售收入(单价360元) 销售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销售成本总额: 毛利 管理及销售费用: 变动管理及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及销售费用 营业利润 128 000 000 102 400 000 0 2 800 000 99 600 000 127 680 000 102 720 000 0 2 800 000 99 920 000 132 800 000 97 600 000 0 2 800 000 94 800 000 2011年 230 400 000 200 2012年 230 400 000 199.5 2013年 230 400 000 207.5 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如表2-12所示:
表2-12 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简表 单位:元 项目 销售收入(单价360元)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变动成本总额(生产性变动成本) 变动管理及销售费用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管理及销售费用 营业利润 0 104 000 000 2 000 000 2 800 000 99 200 000 0 104 000 000 2 000 000 2 800 000 99 200 000 0 104 000 000 2 000 000 2 800 000 99 200 000 126 400 000 126 400 000 126 400 000 2011年 230 400 000 197.5 2012年 230 400 000 197.5 2013年 230 400 000 197.5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得出三年的营业利润都不相同。2011年存在400 000元的差异,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已在前文具体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2012年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存在720 000元的差异。原因在于本年度销售三相电能表640 000台,而生产量为1 000 000元,则完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为
2元,因此根据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减少1 280 000(640 000×2=1 280 000)元,其中本期期末增加的360 000台的存货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720 000元转入了下一年度,即2012年;而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减少2 000 000元(当期发生直接计入期间费用),使得前者计算得出的营业利润比后者多出了720 000元。
2013年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的低4 400 000元。原因在于本期的销售量远远高于生产量,生产量只有200 000台,因此完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提高到了10元,则根据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减少6 400 000(640 000×10=6 400 000)元。而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有2 000 000元,当期已计入期间费用,在税前扣除,因此造成了两种方法下得出的营业利润产生了4 400 000元的差异。
综上所述,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而在例2-12中,尽管2011-2013这三年的产量不断变化,但是由于销售量不变,导致变动成本法下的这三年营业利润是一样的,都为99 200 000元。因此按照变动成本法,当只有产量和销售量两个变动条件时,营业利润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动,与产量无关。
三、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 能够促进企业注重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2. 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
(二)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 变动成本法不能充分满足长期决策的需要 2. 与传统的成本概念不一致,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3. 会影响有关各方收益
四、变动成本法原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一)能够为企业管理部门进行预测和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正确进行业绩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