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
–1)标准是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测量标尺或尺度。控制标准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测定实际工作绩效的基础。
–制定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起点。(计划工作)–2)有效控制标准基本特征(或要求):
???????
1)简明性;2)适用性;3)一致性;4)可行性;5)可操作性;6)相对稳定性;7)前瞻性。
7. 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
确定控制对象选择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标准?1)确定控制对象:
–通常选择对实现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①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②资源投入?③活动过程。
2)选择关键控制点,考虑:
?①会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②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
?③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关键控制点的数量应足够。
?3)制定控制标准:
–最为简单的情况是,将计划过程中形成的可考核的目标直接作为控制的标准。但现实中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将某一计划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分定量和定性两类:–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比较,–主要分为
?实物标准、?价值标准、?时间标准;
–定性标准是难以确定的。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统计计算法
经验估计法
工程法
–①统计计算法(统计标准)。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字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企业经营各方面工作的标准。
?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数据可能来自本企业和其他企业。
?用历史性统计资料作为某项工作确定标准具有简便易行的好处,但是据此制定的工作标准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卓越水平,甚至是平均水平;
?因此在根据历史性统计数据制定未来工作标准时,应考虑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并研究竞争企业的经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