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观看
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姑、娘 等7个生字。写好 星、帮 2个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了解相关的小知识,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据图质疑 1.出示棉花图片。
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幅图。
师: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棉花有什么用吗?
师小结:棉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讲的就是棉花姑娘的故事。(板书课题:棉花姑娘。)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强调: 棉花 的 花 字与 姑娘 的 娘 字都要读轻声。
师: 姑娘 两个字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引导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或形声字规律来记。)
2.出示两幅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中,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指名说一说)
师:从 伤心 到 开心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评析: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了图画导入、据图质疑的方法,既有字音的强调,又有识字方法的积累,还有观察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生字,展开思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要求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并把生字圈画出来,遇到不熟悉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同桌互读圈画的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集体认读词语:蚜虫、盼望、姑娘、斑点、治病、啄木鸟。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跟读。 再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4.指名学生自选一个自然段,读给全班同学听。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看起来很 传统 ,却很有效。学生通过自读、圈画、互读、齐读,对生字新词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教师又让学生 将生字、词语送回家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进一步识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初识生字之后,教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读一段,并悉心听别人读一段。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会逐渐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三、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学习1自然段。
1.指名读1自然段。说一说:棉花姑娘遇到了什么麻烦? 2.随文识字:蚜虫、盼望、治病。
师:(出示蚜虫图片)这就是蚜虫。夏天,如果我们穿上黄色的衣服,就会引来蚜虫落在我们的衣服上。它的肚子很大,靠吃植物枝叶生活,是害虫。
指名说一说怎样记住 蚜虫 的 蚜 字。 出示填空练习,指名学生填一填 ( )的蚜虫
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
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出示第一幅课文插图,请学生读句子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师:看看图中棉花姑娘的表情,从 盼 字的部首想一想, 盼 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学生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再读这句话。
师:关于 治病 的 治 字,还有故事呢。古时候总闹水害,于是人们修筑土 台 ,把 水 挡住,这就是 治 字。它的本义是 治水 ,后来也用在 治病 等词语中。
3.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l自然段。
评析: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教学,把识字与阅读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在这一自然段里,共有三个生字,在初步认读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一步让学生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同时从字理的角度渗透汉字文化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二)学习2~4自然段。 1.启由读2 4自然段。
思考:棉花姑娘请谁帮助自己治蚜虫?标画出几个小动物的名字。 2.反馈,交流。
教师随着学生的反馈,贴出相关图片并板书:燕子、啄木鸟、青蛙 3.随文识字:啄木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啄木鸟用尖尖的嘴啄害虫,所以有个口字旁;右边中间的一点,像一条小虫子;剩下部分像树的枝权。
语言训练:试着用一句话说说 棉花姑娘请谁帮助自己捉蚜虫 ?(引导学生用 棉花姑娘请 、 和 帮助自己捉蚜虫 的句式练习说话。)
4.朗读指导,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不能帮助棉花姑娘的原因。 师:棉花姑娘说: 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燕子、啄木鸟、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
指名朗读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的话。 5.同桌分角色练读。
师:虽然帮不上忙,但他们还是很有礼貌地告诉了棉花姑娘。朗读时要把 有礼貌 表现出来。
感谢你的观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