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点描述:
该处位于小鲁得克南的一条大路边,天然露头较好,为路线L7917的起点,是嘉陵江组三段内部岩性控制点,为中厚层灰色砂屑-泥晶灰岩,局部平行层理和压溶缝合线较为发育,表面较为光滑,沿途可见浅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出露宽度不大
该处位于一耕地边,天然露头较好,是嘉陵江组三段和嘉陵江二段之间的界线点 点北西为嘉陵江组三段中厚层灰色砂屑-泥晶灰岩偶夹浅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灰岩岩层内冲刷面较为发育,局部平行层理和压溶缝合线较为发育,表面较为光滑 点南东为嘉陵江组二段中薄层状土黄色粉砂质泥岩
向北望可见嘉陵江组三段灰岩覆盖于嘉陵江组二段泥岩之上,判定为整合接触 低租到该点沿途中,沟以北西方向灰岩产状为115°∠60°,沟以南东方向灰岩产状为320°∠35°,构成一向斜
L7917路线小结
一、目的及任务:
1.该路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嘉陵江组二段与嘉陵江组三段,嘉陵江组三段和二段,二段和三段,三段和四段间的界线,确定其分布情况和地质界限的延展。 2.判断低租以北碳酸岩地层的归属
二、路线工作量
路线长度: 8537.81m 地质点的个数: 10 产状点的个数: 23 照片点的个数: 45
三、认识及进展:
1.嘉陵江组三段主要由中厚层灰色砂屑灰岩夹中厚层灰色白云岩组成,其下为嘉陵江组二段中薄层状土黄色粉砂质泥岩,其上为关岭组一段泥质白云岩。 2.关岭组一段主要为土黄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和紫红色中薄层泥岩,其下为嘉陵江组三段地层,界面附近出露中厚层灰黄色泥质白云岩,其上为关岭组二段为中厚层灰色-深灰色泥晶灰岩,界面附近为中薄层灰-深灰色瘤状灰岩。 3.根据点D7219和D7220的地层产状和界线特征,以及点D7221附近的地层产状,可以推测该处为一向斜和背斜,向斜南东翼嘉陵江组三段灰岩产状为320°∠35°,北西翼嘉陵江组三段灰岩产状为115°∠60°,背斜北西翼地层总体产状320°∠45°,南东翼地层总体产状150°∠30°,地层总体产状不变向北西倾
四、存在问题:
1.在点D7225处出露厚块状灰色微晶-细晶白云岩夹薄层状灰色微晶白云岩,推测为关岭组三段地层,其西是否还有灰岩出露没有实地查证,推测此处为关岭组二段和关岭组三段的界线
2.在D7224处出露的瘤状灰岩为关岭组二段底部岩石,其下就为关岭组一段的碎屑岩地层,该瘤状灰岩产状为140°∠62°,推测为由于产状直立,发生倒转的原因,总体应该向北西倾,推测为局部产状,有待验证
自检和互检
已对该路线进行了自检,对地质点描述中的错漏进行了纠正,并将野外照片 导入PRB库中,且信手剖面完备。
自检人:刘伟 2007.12.12 已对L7917路线进行了检查,该路线中地质点描述较为详细,各地质点要素基本齐全,照片资料比较丰富,接触关系描述内容丰富,依据充分。路线小
结也已完成,且信手剖面非常完善内容丰富,真实地表现了地质现象。 互检人:张启跃
2007.12.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