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人体温度的恒定,有赖于 64、血糖的正常值为
和
过程两方面的动态平衡。
。
63、肝糖原的作用是 ,肌糖原的作用 。
,肾糖阈为
65、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最终能源是 。能量代谢整个过程的关是 。
糖酵解是指 。
66、氮平衡指 。儿童蛋白质代谢特点是 老年人的蛋白质代谢特点是 。 67、为防止血糖水平下降, 运动项目在运动前需额外补充糖。 68、剧烈运动时机体维持酸硷平衡的途径有 , 69、供给ATP再合成的三个途径是
,
, 。 、
。其中
,
有疲劳物质乳酸产生的是 。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能维持运动时间 。 70、机体排泄的途径有 、 、 、 。 71.肾脏的功能有 、 、 。 72.眼的调节包括 、 和 。看近物时瞳孔 73.尿生成的三个过程是
74.肾脏维持酸碱平衡的机理是 。
75.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机体将出现 。成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机体将出现 。甲
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出现 。
76.含氮激素的(非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为 学说。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为 学说。激
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有 、 、 、 。
77.机体应激状态下,体内 激素分泌增加。应激轴是指 。 78.感受器是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 、 、 。 7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 电位。
80.体表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射特点是 、 、 。 81.特异性传入系统的投射特点是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
是 。前者的作用是 ,后者的作用是 82、维持身体姿势的基础是 。 83、肌紧张产生的原因有
视锥细胞的适宜刺激
85.小脑的主要机能有
和
,其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
84、椭圆囊、球囊的适宜刺激为
,半规管适的宜刺激为
。肌梭是感受肌肉的 ,
。 变化的本体感受器。
。
、 、 。
;视杆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肌肉牵张反射感受器是
,
。
,感受肌肉张力变化的感受器是
86、运动神经元池是指 。
87、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建立 、 、 运动条件反射。
88、100米跑主要由 供能;800米跑主要由 供能;需1-3分钟完成的运动主要由
系统供能。长时间耐力运动由 。 89、人体有氧供能能力的标志是
;无氧供能能力的标志 。
90、评定运动员心肺功能的综合指标是 和 。
91、对于运动员来说,个体乳酸阈值较高的项目是 。
92、提高无氧耐力最常用的方法是 训练法。发展速度素质的常用训练方法是 。 93、影响最大摄氧量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和 。 94. 素质是各项素质之首。
95.请选用5个生理指标以判断运动性疲劳 、 、 、 、 。 96.教学中教师常用正误对比教学法促进 抑制的发展,球类运动中的时间差战术,则属于 抑制。 97.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是 、 。
5
94、真稳定状态指 ;假稳定状态是 。 95、能量物质恢复的规律是 。运动过程中能量物质消耗与恢复的关系是 ;
运动强度越大,超量恢复出现越 ,恢复量越 。在一定范围内,能源物质消耗越多,出现的超量恢复程度就越明显。
96.青春期高血压一般多见于 青少年。 97、儿童少年的心率较成人
,血压较成人
。
98、人体各部位、各器官、各系统发育的速度不平衡,一般说来, 发育最早。
99.儿童少年各项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称为 ;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
阶段称为 。
100.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 、 。
二、是非判断题
1.凡具有应激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兴奋性。 2.静息电位产生原因是膜外Na+
内流造成的。
3.对于可兴奋组织来说,如果它的阈强度小,则表明它的兴奋性高。 4.红细胞在0.7%的NaCL(氯化钠)溶液中体积将因脱水而变小。 5.肺通气的动力来自于肺的弹性回缩。 6、Ca2+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的作用不如K+
重要。
7、有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快,心输出量大,是心脏机能良好的表现。 8、为防止血糖水平的下降,所有的运动项目在运动前都须额外补充糖。 9、体温指机体体表的平均温度。
10、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的快慢顺序是糖类、蛋白质、脂类。 11、血液运输CO2的主要方式是与HB结合。
12、一般认为,短时间剧烈运动后机体将出现淋巴细胞增多时相。 13、人体安静时及运动时的产热器官均为骨骼肌。
14、给予心肌一连串刺激,心脏将发生一连串收缩称为强直收缩。 15、深吸气量等于补吸气量加上潮气量。
16、因为营养不良而产生的Hb减少现象称运动性贫血。
17、进行60~100米疾跑时人体内能量供应主要由ATP-CP磷酸供能系统供给,不产生或产生很少乳酸。18、提高无氧耐力最常用的方法是持续训练法。
19、能量物质恢复的规律是运动时消耗,运动后开始恢复。 20、运动强度越大,超量恢复出现越迟,但恢复量越明显。 21、调节糖代谢最重要的激素是胰岛素。
22、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旋转运动的加、减速度。 23、胃和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24、血液中CO2分压升高会使氧离曲线右移
25、人体剧烈运动时,循环系统的两大变化为:心输量↑,循环血量减少。 26、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短,因此,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 27.稳定状态是指运动中摄氧量等于需氧量时的机能状态。
28、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颗粒数目,与溶质种类无关。 29、运动时,呼吸频率越快,则肺泡通气量越多。 30、中长跑运动员肌肉中红肌纤维与白肌纤维均等。
31、有训练程度的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长时间运动后,白细胞呈现中毒时相。 32、肌肉收缩原理可以用第二信使学说来解释。
6
33、心脏的自动节律性来自于窦房结,它能自动产生兴奋。。 34、夏天运动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 35、小动脉及微动脉处的阻力称为外周阻力。
36、青春期高血压一般多见于身体发育良好、身高增长迅速的青少年。 37、准备活动是为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和预
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身体练习。
38、呼吸商是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消耗的氧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容积之比。 39、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兴奋性。 40、慢肌纤维抵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得多。
41、双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白色视野最大,绿色视野最小。 42、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使某种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43、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 44、肌梭是一种感受长度变化的本体感受器,可以反射性引起肌肉舒张。 45、运动时测出的每分钟耗氧量即运动时的总需氧量。 46、发展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应采用高乳酸值的间歇训练方法。
47、呼吸频率增加一倍,呼吸深度减小一倍时,可使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增大。 4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肌肉的后负荷。 49、每搏输出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利用率。
50、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最高心率基本相同,所以在同一负荷下运动的最大摄氧量也基本一样。51、血红蛋白既可以运输氧气也可以运输二氧化碳。 52、肝糖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糖水平。 53、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人体基础代谢升高。
54、运动时本体感觉易被视、听等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淡的感觉。 56、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糖、脂肪、蛋白质。
57、需氧量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所需要的氧量,所以这一指标可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尺度。 58、呆小症是由于幼儿时期生长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五、问答题
1、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2、简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4、简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异同点。 5、如何用心率来评定运动性疲劳。
6、运动技能的三个阶段(泛化、分化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7、血红蛋白氧离曲线有何特点?运动时受哪些因素影响? 8、简述三大能源系统的一般特点。 9、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及作用。 10、简述力量训练原则。
11、简述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基础。
12、简述ATP的合成途径及其在短、中、长跑中各自的主要供能物质及方式。 13、简述呼吸的三个环节及生理意义。
14、试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完成定量负荷时机能水平变化的差异。 15、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 16、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7、骨骼肌有哪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18、简述运动性疲劳产生机理的几种学说。
7
19、简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
20、试述恢复过程的阶段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 21、比较特异性传入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的解剖功能特点。 22、正常的动脉血压值是多少?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3、试述最大摄氧量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24、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25、简述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26、简述测定心率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27、试述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学特点及体育教学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28、何谓赛前状态?如何调整赛前状态? 29、简述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30、简述尿生成的三个过程。
31、比较运动中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特点。
气体的张力 代谢当量(p.160) 本体感觉绝对和相对肌力 生理负荷 超负荷原则 酵解能系统(p.163) 心脏的全或无收缩
试述马拉松跑的生理学特点
肌肉爆发力(p.41)速度素质
感受器 8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