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深入共感 D.身体放松 23.升学考试如高考体现了测验的( c ) A.激励功能 B.诊断功能 C.选拔功能 D.评定功能 24.“矮子里拔高个”属于( c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评价 25.位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第四个层次的是( d )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 D.地方性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哲学家是( c ) A.康德 B.洛克 C.培根 D.赫尔巴特
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b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抓好课堂纪律 C.开好主题班会 D.评定学生操行 4.义务教育的实施充分说明现代教育具有( a ) A.公共性 B.科学性 C.国际性 D.终身性 5.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d ) A.小班教学 B.分层教学 C.小组合作学习 D.班级授课制
6.广泛利用环境信息,注意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 c ) A.发现学习法 B.探究—研讨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7.最为经济和最为便利的直观教学手段是( d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多媒体教学 D.语言直观 8.当前我国对教师实行的特定职业许可制度是( c ) A.教师考核制度 B.教师聘任制度 C.教师资格制度 D.教师职务制度 9.美育的育德、促智和健体功能都属于美育的( b )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超美育功能 D.本体功能 10.学校中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称为( b ) A.学校传统 B.学校仪式 C.学校规章 D.学校制度 11.我国教育法规的“母法”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7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2.将测验分为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的依据是(a ) A.测验目的 B.测验内容 C.测验规范程度 D.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 13.学校咨询与辅导中采用的发展性指导模式一般针对的对象是( d ) A.极少数有严重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学生
B.少数可能已经出现某种程度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生
C.某些心理素质比较薄弱、有可能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生 D.全体学生
14.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a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C.课程体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 15.古代学校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台的是( d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培根 D.康德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提出了( c )
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问题 D.教育事实 3.属于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是( a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与文化》 C.《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 D.《教育ABC》 4.学校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b )
A.政治效益 B.学校绩效 C.经济效益 D.文化效益 6.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 a )
A.1902年的壬寅学制 B.1903年的癸卯学制 C.1922年的壬戌学制 D.1951年的新学制 7.“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学原则的基础是儿童身心发展的( c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8.学校管理中通过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的行动动机,实现学校目标的方法是( c )
A.行政管理方法 B.法律方法
18
C.思想教育方法 D.学术方法 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谁规定?( a )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省教育厅 D.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10.德育的最高目标和德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培育( c )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 B.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 D.民主精神和法制观念 11.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d )
A.传授知识 B.培养技能 C.形成品德 D.发展智力
12.狭义的体育指的是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的提高的教育活动,主要指( b ) A.社会体育 B.学校体育活动 C.竞技体育 D.一般锻炼 13.在我国,取得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是( a )
A.中国公民 B.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规定的学历 D.教育教学能力
14.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为全体人民服务,体现公平性和大众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d ) A.生产性 B.未来性 C.科学性 D.公共性
15.第一次把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是( b ) A.实用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科学主义 D.技术主义
16.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上以多样化为特点的存在方式的典型代表是( d ) A.中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17.持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模式观点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18.保加利亚的卢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尤其适用于( d ) A.语文教学 B.数学教学 C.物理教学 D.外语教学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作业布置 C.上课 D.课外辅导 20.班主任工作的直接目的是( a )
A.组织建立班集体 B.评定学生操行
C.家校联系 D.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21.学生愿意参加咨询活动进而产生积极改变的根本前提是( d ) A.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22.着重训练行为的咨询方法是( a )
A.系统脱敏法 B.鼓励表达 C.深入共感 D.身体放松
23.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是测验的( c )
19
A.难度 B.信度 C.有效性 D.区分度 24.教师资格考试属于( d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评价
25.位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第二个层次的是( b )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 D.地方性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和康德 B.梅伊曼和拉伊 C.卢梭和裴斯特洛齐 D.狄尔泰和斯普朗格
2.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c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在文艺复兴前后,欧洲国家出现了一类从教会中独立出来的,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德国和法国称为( c )
A.文法中学 B.公学 C.文科中学 D.实科中学
4.认为学校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的评价模式是( b ) A.目标模式 B.投入—产出模式 C.需求满足模式 D.环境适应模式 5.以下不符合我国《教师法》中教师资格条件规定的是(a ) ...A.必须是身心健康的中外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6.持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思想家是( b ) A.夸美纽斯 B.涂尔干 C.卢梭 D.杜威 7.狭义的德育专指( c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8.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育目标 D.课程目标 9.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教学模式是( b )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范例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模式 D.课堂会议模式
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 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d )
A.分组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 D.复式教学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