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Ⅱ)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的组成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写出下列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 血细胞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
(必修3 P3“相关信息”改编)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分析二者成分:
水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血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 组织液 血细胞 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血浆的成分
①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②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1
所生活的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血浆、淋巴 血浆、组织液 组织液、淋巴 组织液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B.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态 C.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D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原因?
?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面三幅图为体液或内环境组成及调节机制,请思考:
2
(1)图甲中[B]一方面与A双向物质交换,另一方面可与[C]________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图中a、b、c分别为B与C、A与B及B与D间间隔的“屏障”,则a、b、c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2)据图乙分析长期蛋白质营养供应不足会导致a液渗透压发生何种变化? (3)图丙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图,A、B是相应调节系统,A、B分别指何种调节? 答案:(1)细胞内液 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2)长期蛋白质营养供应不足会导致血浆(a液)渗透压下降。 (3)免疫调节、体液调节。
考向1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2018·长沙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选C。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含量将增多,B项错误。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D项错误。 2.(2018·安徽安庆月考)下列有关生理过程,不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抗体和特定的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C.骨骼肌产生的乳酸与酸碱缓冲物质中和反应 D.蛋白质在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氨基酸
解析:选D。抗体与特定的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膜外侧的组织液中,B正确;骨骼肌产生的乳酸在血浆中与酸碱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C正确;蛋白质在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D错误。
(1)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3
①分析
??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单箭头?
?淋巴流向:淋巴→血浆???组织液双箭头?
?组织液?
血浆
细胞内液
②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2)“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考向2 稳态的调节机制
3.(2018·山西孝义质检)已知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染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现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分别静脉注射20 mL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忽略实验操作本身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 A.甲组小鼠的尿量增加 B.乙组小鼠的体温升高 C.乙组小鼠血浆pH减小 D.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
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组小鼠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所以血浆的渗透压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尿量不会增加,但是钠离子的数量增加了,A错误、D正确;乙组小鼠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渗透压不变,细胞呼吸速率不变,所以乙组小鼠的体温不会变化,血浆的pH也不会发生改变,B、C错误。
4.(2018·广州模拟)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4
解析:选D。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而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
考向3 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
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选D。A项,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项,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C项,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外Na、K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项,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6.(2018·湖北七市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
B.缺水时,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因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 解析:选C。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某些代谢活动会加强,A错误;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使血浆中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内环境稳态失衡分析
(1)各指标稳态的意义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5
+
+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