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6年中医基础理论Z作业 第二次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2.1
A型题:
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1分] A.阴病治阳
2. 《素问?金匮真言论》五脏分阴阳,脾的阴阳属性是 [1分] E.阴中之至阴
3. 冬至到夏至的阴阳变化为 [1分] E.阴消阳长
4.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1分] E.阴阳制约
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1分]
B.水与火
6. “重阴必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1分] E.阴阳转化
7. 引起虚寒证的阴阳失调是 [1分]
B.阳偏衰
8.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指 [1分]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9. 补阴时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称为 [1分]
B.阳中求阴
10. “热者寒之”适用于下述哪项病证 [1分] A.阳偏胜
11. 阴液不足,日久不愈,影响阳气化生,引起阳也不足的病理变化称为 [1分] D.阴损及阳
12. “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1分] B.阴阳互根
13. “阴中求阳”的理论依据是 [1分] B.互根互用
14.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1分] B.互根互用
15. 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1分]
B.下午
16. 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 [1分] E.阴中求阳
17. “阴胜则阳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1分] A.对立制约
18. 《素问?金匮真言论》五脏分阴阳,肺的阴阳属性是 [1分]
B.阳中之阴
19. “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反映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1分] A.对立制约
20. “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1分] A.对立制约
21. “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1分] B.阴阳互根
22.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阴阳之间什么关系的正常? [1分]
B.阴阳制约与消长
23. 属于阳的味是 [1分] C.辛、甘、淡
2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升降的道路是 [1分] E.左与右
25. 可用阴阳相互转化解释的是 [1分] A.寒极生热
26. 适用于阴偏衰的治疗方法是 [1分] A.阳病治阴
27. “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 [1分] B.阳虚
28. “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 [1分] B.阳虚
29. 属于阳的事物或现象是 [1分] D.洪脉
30. 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1分] A.阳偏胜
31.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体现在下述哪个方面 [1分] E.互相转化
32. 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1分] C.寒者热之
33. 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 [1分]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34. “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1分] E.阴阳转化
B型题:
1. “壮水之主,以治阳光”适用的病证是 [1分] D.阴偏衰
2.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的病证是 [1分] B.阳偏衰
3. 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 [1分] A.阳偏胜
4. 寒者热之适用的病证是 [1分] C.阴偏胜
5. “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 [1分] B.阳虚
6. “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 [1分] A.阴虚
7. 前半夜被称为 [1分] C.阴中之阴
8. 上午被称为 [1分] A.阳中之阳
9. 称“阳中之阳”的脏是 [1分]
A.心
10. 称“阴中之阳”的脏是 [1分] D.肝
11. 阴偏胜所致的证候性质是 [1分] C.实寒证
12. 阴偏衰所致的证候性质是 [1分] B.虚热证
13. “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 [1分] A.阴虚
14. “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 [1分] B.阳虚
15. 可用对立制约说明的是 [1分] B.动极者镇之以静
16. 可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 [1分] C.阴在内,阳之守也
17. 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1分] E.后半夜
18. 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1分] B.下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