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示画面,范读。学生观察:这则日记有趣在哪里? 学生交流。
(2)表演:学蚯蚓小弟跳舞。
追问:为什么蚯蚓这能这样做?(没手没脚) (3)小结:蚯蚓们跳起舞来多开心呀。板书:开心。
三、用: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过渡:看了这五篇日记,你觉得蚯蚓的日记怎样?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老师只想说一句话,下面的内容更精彩。想看吗?
(1)生自由阅读,规定八分钟。在规定时间内,谁完成任务最出色谁就是大赢家?获得一定的奖励。
(2)出示绘本阅读方法:一页一页地翻,你对哪篇日记感兴趣就停下来,认真地观察画面,看看他们在干嘛;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接着用上你的大脑,想象一下,他们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呢?
(3)全班交流。(师:同学们,你觉得哪篇日记最吸引你,来说一说)
(4)让学生自由说,说到哪一篇,老师和大家就交流哪一篇(这里需要老师对这本书的充分准备,学生说到哪就讲到哪,灵活应用)
四、结束语。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交流没有结束,课后请小朋友们好好去读一读,看一看,想一项,下节阅读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蚯蚓的日记 观察 懂事 爱劳动 想象 有礼貌 快乐
【教学反思】
由于绘本本身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且趣味性浓,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对于这种以日记体为形式的绘本我是第一次接触,那么到底该以怎样的思路来进行本次的教学?我也查找了许多资料,最后决定以自主学习和指导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封底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但是内容过多,一节课根本没法完成,所以我这堂课只选择了蚯蚓部分日记,引导仔细观察,图文结合的绘本阅读方式。
但对刚上一年级不管是识字量还是观察能力都偏弱的孩子来说,要想读懂这本书,找出这本书中的趣味,站在蚯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确是个难题。
根据这些特点,我把这次活动设计分为四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从猜谜语认识蚯蚓,观察照片认识蚯蚓小弟,从封面入手进而揭开课题,导入新课。第二环节是走进蚯蚓日记,了解蚯蚓知识:和学生一起阅读蚯蚓的日记中有关“三”的日记,通过范读、观察和想象,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蚯蚓的知识:1、蚯蚓会钻地,帮助地球呼吸,蚯蚓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2、蚯蚓喜欢吃报纸;3、蚯蚓没有牙齿??第三环节是关注细节,走进文本。关注蚯蚓记录的有趣的两件事情,了解蚯蚓小弟是条怎样的蚯蚓,引导学生用观察和想象的方法读绘本。第四环节是学生自己阅读蚯蚓的日记,找出有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绘本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看图,读图、讲解图,每一幅图都蕴含着很多的教育价值,需要老师不断地去挖掘。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动作、表演让学生联想画面等多种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画面的理解更深刻、透彻,并能从情感的层次去了解蚯蚓的内心世界,感受到蚯蚓在日记中的情绪的变化,使孩子与蚯蚓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不足的地方:第一次和孩子们整本书阅读时,没有照顾到全面,读得不够细,中低水平的孩子可能跟不上我的思维和速度;放手让学生谈读明白的内容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在以后的绘本教学中,我将着重图、文字、细节的发掘,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趣味、形象、艺术的绘本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