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2)四个边都相等??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三)正方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四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 3、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DC(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一个直角??(2)菱形?一个直角??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3)矩形?一组邻边等?AB(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
1B ∴DE∥BC,DE=BC
2
(五)几种特殊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ADEC① 设矩形ABCD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b,则S矩形=ab.
② 设菱形ABCD的一边长为a,高为h,则S菱形=ah;若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
1分别为b,c,则S菱形=bc
2③ 设正方形ABCD的一边长为a,则S正方形?a2;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b,则S正方形?
12 b2 1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15.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
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 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三 公式: 1.S菱形 = ab=ch.(a、b为菱形的对角线 ,c为菱形的边长 ,h为c边上的高) 2.S平行四边形 =ah. a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为a上的高) 3.S梯形 = (a+b)h=Lh.(a、b为梯形的底,h为梯形的高,L为梯形的中位线) 四 常识: ※1.若n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 . 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 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 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 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
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 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4.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十、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概念 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x的一次函数.当b=0时,一次函数y=kx(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图像是一条直线, 性质 : 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直线y=kx+b(k≠0)的位置与k、b符号之间的关系. (1)k>0,b>0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 (2)k>0,b<0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 (3)k>0,b=0 图
像经过一、三象限; (4)k<0,b>0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 (5)k<0,b<0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 (6)k<0,b=0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比例函数y=kx(k≠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 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4.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十、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概 念 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x的一次函数.当b=0时,一次函数y=kx(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图 像 是一条直线 :性 质 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直线y=kx+b(k≠0)的位置与k、b符号之间的关系.
十一、(1)k>0,b>0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 (2)k>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