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缓慢。
4. 听前让学生朗读听力材料
另外,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听前让学生朗读听力材料。我个人认为这个做法不妥,因为此做法导致听力练习没有实效性,即:学生不是听懂的,而是读懂的材料。 5. 忽略语音教学
课堂上观察到老师在说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老师忽略语音教学,课堂上几乎没有这样的学习和练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处理语言点和语法的学习。第二,课堂上朗读时间缺乏,学生朗读时老师不注意纠正错误的语音语调。
6. 课堂互动方式单一
课堂上老师喋喋不休,而学生大部分时间被动的听,课堂互动方式单一,仅限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很难激活学生思维。学生有效的语言输出量少,机械练习过多。 7. 产出活动设计情景不够贴切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
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产出前,如何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情景符合学生经验和生活,为学生搭建台阶,使学生想说,敢说,能说等细节处理方面还有所欠缺。
四、影响听力理解和说的因素
听力理解和说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和说的基础,听、说者必须具备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才能听懂、能交流。
影响听、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读音语调障碍
有些学生在小学没有打好语音基础,首先自己发音不准确,特别是对发音比较接近的词汇如:ship,sheep;fit, feet;house,horse ,由于他们自己发音不标准,在听力判断时是依据自己的读音进行理解,因此分辨能力受到影响。另外,除了发音外,英语中的连读、失去爆破、省音等语流中的现象有一些学生没有掌握,也对理解造成了障碍。 2. 语速障碍
学生平时听的课文录音速度比较慢,如果老师课堂上讲英语速度也比较慢,而到听力练习中是正常速度,学生就会不适应。 3. 英美发音差异
英美英语除了在单词使用方面的差异,在发音上差异更明显,如果学生平时只适应一种发音,英美发音的差异也会造成他们的理解障碍。 4. 词汇、逻辑、语法方面的知识
仅仅具备辨音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听懂句子中的词。如一词多义、同音异义等英语中存在的现象,如果学生不熟悉,也会造成理解障碍。但是,能听懂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不等于能听懂句子,理解句意还需要依靠语法和逻辑关系。
听力理解分为感知和识别两个环节,首先我们通过感官感知语音材料,再进一步识别语音信息,把语音信息与我们大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调动大脑中的语音知识,对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5. 母语干扰
有些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习惯把听到的信息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借助母语完成理解过程。他们不是直接识别语音信号,进行理解性输入和信息的内化,所以增加了信息处理的步骤和环节,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效果和记忆效果。此外,英语句子和中文句子结构、词序都不同,所以依靠中文理解句子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造成误解。比如,英语中习惯将定语从句放到所修饰的名词后面,而中文的定语从句则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学生边听边翻译,除了会影响速度,还很容易出现错误。 6. 听力习惯
听的主要目的是弄懂大意和相关重要信息,在听的过程中关键是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有些学生在做听力时,遇到无关紧要的词或是生词就停下来思考,跟不上听力进度,这也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个因素。 7. 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承载着文化,学习英语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化知识,他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语言的学习从某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