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形态第6讲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9:00: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当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对接触岩石的影响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C.重熔再生

B.变质作用 D.冷却凝固

4.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 ) A.欧洲中东部 C.东非大裂谷

B.北美中部 D.青藏高原

解析 第3题,地幔柱对接触到的岩石提供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不一定使岩石重熔再生,B正确。第4题,读图可发现在非洲出现超级柱,C正确。 答案 3.B 4.C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6.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而不规则 C.无固定空间位置

B.主要由岩石组成 D.主要由气体组成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丁指向甲通过蒸腾作用,说明丁为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故排除C、D项;乙指向丙通过下渗作用,说明了乙为水圈,丙为岩石圈,故B项正确,A项错误。

第6题,据上题知,乙圈层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但分布不规则的圈层,故A项正确;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由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故B、C、D项错误。 答案 5.B 6.A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丁处为流动沙丘。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乙、丙三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甲、乙、丙 C.乙、丙、甲

B.甲、丙、乙 D.乙、甲、丙

8.图中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 C.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D.堆积作用

解析 第7题,一般情况下下部的岩层先形成,即乙岩层先形成,而后形成丙岩层,甲岩层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乙、丙两岩层形成的。第8题,图中花岗岩从地壳深处向上侵入,说明有岩浆活动;岩层断裂,说明有地壳运动;图中岩浆岩与石灰岩等的交界处受岩浆的高温作用及地壳内部的高压作用,形成大理岩(变质岩),说明有变质作用;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不能确定图中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 7.C 8.A

读某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地质过程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B.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C.三叶虫残骸沉积、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D.三叶虫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10.关于图中岩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一定为花岗岩 C.丙处岩石由沉积作用形成

B.乙处岩石是由丁处岩石转化而来的 D.乙处岩石形成于丙处岩石之后

解析 第9题,沉积地层下部岩石形成早,上部岩石形成晚,所以地质过程从早到晚为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断层形成和岩浆侵入时间往往比被其切断或穿透的地层晚,但比上覆地层早。第10题,乙处岩石为沉积岩,其下的丙处岩石是受岩浆影响变质而成的,形成时间早于乙处岩石。 答案 9.D 10.D

(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量考评)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11~13题。

1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1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C.莫霍面

B.岩石圈底部 D.软流层中部

13.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的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壳厚度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所以C正确。第12题,地壳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是以莫霍面与古登堡面来进行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0千米的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故A、B、D错,C正确。故选C。第13题,根据处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肯定图中40<a<42,38<b<40,由此就可以直接排除选项B、C、D。选A。

答案 11.A 12.C 13.A

在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作(甲图)。乙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 ) A.地壳 C.地核

B.地幔 D.岩石圈

15.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乙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 第14题,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形成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形态第6讲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xqoo8rj8t4i6jo0x1m776vac3ljxx012ga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