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数据编码和进制转换(2学时) 1、编码指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按照一定原则,用以表示大量的、复杂多样的信息。 1)BCD编码 BCD码是指“二- 十进制码”,即一位十进制对应四位二进制数。 2)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采用的是“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3)汉字编码 输入编码主要分为四类:数码、音码、形码、音形码。 我国的汉字编码规范采用的是1981年5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2312-80标准,称为国标码,包括按拼音排序的一级汉字库3755个,按部首排序的二级汉字库3008个,还有682个字母和图形符号,共计7445个汉字及符号等。把区位码转换成国标码和机内码的方法是:首先把十进制的区位码按区位分别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并分别加上2020H,即为国标码,再加上8080H,即为机内码。 2、常用进制及其转换 1)常用进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2)主要概念 基:某种数制所使用的全部符号的集合。 基数:基的个数。 位:每个符号在数中的位置。 权:每个数位对应的单位值。 3)不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数 )下标 4)不同进制数的分解表示法5)不同进制转换 (1).非十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求和法] 对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求累加和即可。(2).十进制转换为非十进制例:将十进制数105.125转换成二进制。1)整数部分 [取余法] 用r进制的基数逐次去除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直到商为0,取其余数 。(3)小数部分 [取整法] 用r进制的基数逐次去乘十进制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 第二步:将十进制数0.125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4)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11 这一节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掌握数据编码在计算机中的使用。特别是常用进教学小结 制之间的转换。 学习指导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对计算机中的编码有了初步的了解; 参阅教材 第一章 第三节 作业 P176 72~78 该节内容理论2学时,内容可以讲完,要求学生课下要复习,否则容易忘教学后记 记,对于小数部分的转换要注意强调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教学对象 第二章 Windows 7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2. 1操作系统概述 2.2 Windows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和Windows7的发展; 教学目的 2.掌握Windows7的启动、退出、Windows的桌面、窗口的使用; 3. 应用程序的操作、鼠标的操作。 教学重点 Windows7的基本操作、应用程序的操作、窗口的使用。 教学时间 月 日 教学难点 应用程序的操作 建议学时 理论:1 上机:2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理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 上机:指导上机实验 演示设计 板书设计 2. 1作系统概述 2.2 Windows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1计划内算机概述 教学过程 13 介绍什么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其发展: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的发展; 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 如何启动和退出Windows7; Windows7桌面的介绍; 鼠标的使用; 应用程序的操作; 窗口对话框的使用; 如何获得Windows7帮助信息。
详细内容及要求 14 第二章 Windows 7操作系统 一. 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及发展,常见的微机操作系统及其发展;微机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用户界面的概念;中文Windows 7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Windows 7资源管理;Windows 7文件和文件夹操作;Windows 7控制面板与环境设置;Windows 7常用附件的使用(系统维护、记事本、写字板、计算器、画图、录音机、媒体播放器)。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及发展,常见的微机操作系统及其发展。熟练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操作。了解Windows 7控制面板与环境设置。掌握Windows 7常用附件的使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操作。 难点: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操作。Windows 7控制面板与环境设置。 四、课时分配:讲授4学时、实验4学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讲、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1学时) 1、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用于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硬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方便用户充分而高效地使用计算机的一组程序集合。 2、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常用的分类标准有: 1)按与用户对话的界面分类 2)按能够支持的用户数分类 3)按是否能够运行多个任务为标准分类3、Windows 7的新特性 1)个性化的欢迎界面和用户间快速切换。 2)整个系统提供了更加简单的操作。 3)Windows 7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娱乐功能。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