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9:10: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考情预览】

题目信息 题材类年份 诗题 时代与作者 型 送别友2018 《送王昌龄》 (唐)李颀 人 感伤时2017 《采地黄者》 《北来人二2016 首》 《木兰花描摹形2015 慢·赠弹琵琶者》 《溪行逢雨与(唐)李端(南2014 柳中庸》《三峡宋)徐熙 吟》 1.选材 近五年高考多选材于唐宋诗歌,间有元词。题材类型丰富;表达方式多样,或叙或摹,或抒或议。 2.命题 题型稳定,两道题目,第一道多为填空题,第二道为简答题。近五年高频命题考点为思想观点与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考查角度各不相同,如2018年的点染手法、规律 2017年的叙述与对比手法、2016年的叙事特色、2015年的描写角度、2014年的抒情等。设题角度新颖,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灵活应对陌生问题的能力,旨在引导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深入。 情 羁旅愁 √ √ √ (元)张伯淳 象 √ √ √ (宋)刘克庄 时 (唐)白居易 事 忧国伤 √ √ √ √ √ √ √ √ 默写 名句形象 语言 技巧 态度 考点考向 思想内表达容、观点 1

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

读文支招

三看 初懂诗家语

一看标题(初判题材)

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

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

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

(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2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

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

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

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

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答案 猿声

3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答案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2018·浙江高考压轴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 ①迁客:被贬谪之人。②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③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 ★1.两首诗都选用了________意象,描绘出对________一事的感受。

解析 本题赏析事物形象。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可先关注两首诗的题目,找到相同之处“听吹笛”;结合注释③可知,梅花是借用《梅花落》笛曲中的意象,不是真的见到了梅花,其特征是用想象的、虚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听笛的真实感受。 答案 梅 听笛

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解析 解题思路为明手法、释运用、析作用。高诗,胡地没有梅花,故由雪净月明写到梅花纷飞,是由实景到虚景,是虚实相生;“风吹一夜满关山”想象中寄寓着浓浓的乡情。李诗,结合注释①来理解,“五月落梅花”不符合客观实情,是虚写;但符合诗人心境,写出诗人心底的凄凉。故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相异之处,李诗运用典故,结合注释②可知,用贾谊的典故来抒写自身遭际和表达愤懑之情。高诗,用设问,“借问”

4

两句,一问一答,且均为虚景,写出思乡的真情。

答案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高诗由战士听曲而联想到故乡的梅花飘落,思乡之情浓郁;李诗,因被贬而远离长安,听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诗人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寒冬时的梅花。另外,李诗还运用用典的手法,借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高诗则运用设问,一问一答,以虚景衬实情。

一、(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4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贺新郎·秋晓

【注】

[宋]蒋捷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注】 蒋捷为逃避战乱,坐舟从家乡出发至吴江。逃难寓居时,梦中惊醒的他,写作此词。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析。

答:

解析 本题赏析景物形象。抓住主要意象,词中主要意象有鸦啼、天色、星月、牵牛花与红枣,环境特点为“寒”“五湖秋晓”。说明描绘画面(或氛围)。这是一幅清晓秋景图:鸦啼凄切,鱼肚白的天色;听得屋外行走在古道上的马的嘶鸣声;点点残星,淡淡月光;篱笆上绽开着牵牛花,枣树上挂着些红色的枣儿。概括意境的特点、分析诗人情感,意境特点是萧瑟凄凉,写出景物的深浓的秋意,也写出诗人心中的秋意。

答案 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清晓秋景图。鸦啼凄切,鱼肚白的天色;屋外点点残星,淡淡月光;篱笆上绽开着牵牛花,枣树上挂着些红色的枣儿。渲染出一种深浓的秋意。 2.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感情。

答:

解析 此题注意抓住词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愁”“恨”,结合注释,分析悲秋之情、沦落之愁和亡国之痛。

答案 词中借秋晓所见抒发了“愁”“恨”。①悲秋之情,写出时光流逝,岁月易老的中年怀抱。②沦落天涯,故里难归之愁。③亡国之痛。

二、(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早寒有怀

5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y8ql2il951cf865breu5a66i6tmb7010s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