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粤教版物理3-4配套文档:第4章 章末复习课 含解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页码 / 总页数 一、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光在涉及两个界面或两个以上界面问题时,难点集中在第二个界面,此时经常要利用一些数学知识得到对应的入射角后,再来判断,可能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若是平行玻璃砖的双界面是不会发生全反射的,若是其他的双界面,比如半圆形玻璃砖与空气构成的双界面等,就可能发生全反射. 单色细光束射到折射率n=的透明球表面,光束在过球心的平面内,入射角i=45°.研究经折射进入球内后又经内表面反射一次,再经球面折射后射出的光线,如图4-1所示(图上已画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图4-1 (1)在图上大致画出光线在球内的路径和方向. (2)求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α. (3)如果入射的是一束白光,透明球的色散情况与玻璃相仿,问哪种颜色光的α角最大,哪种颜色光的α角最小? 【解析】 (1)如图 (2)由折射定律 sin r===, 得r=30°. 由几何关系及对称性有:=r-(i-r)=15°,α=30°. 页码 / 总页数 (3)由于α=4r-2i=4r-90°,因此,n越大,r越小,α越小,所以紫光α最小,红光α最大. 【答案】 (1)如图所示 (2)30° (3)紫光α角小,红光α角大 二、测介质的折射率 前面已学习了测定玻璃折射率的一些方法,下面再介绍几种测液体(如水)折射率的一些方法. 1.成像法 (1)利用水面的反射成像和水的折射成像. 方法:如图4-2所示, 图4-2 在一盛满水的烧杯中,紧挨杯口竖直插一直尺,在直尺的对面观察水面,能同时看到直尺在水中的部分和露出水面部分的像,若从点P看到直尺在水下最低点的刻度B的像B′(折射成像)恰好跟直尺在水面上刻度A的像A′(反射成像)重合,读出AC、BC的长,量出烧杯内径d,即可求出水的折射率 n=. (2)利用折射成像 2.插针法 原理:光的折射定律. 页码 / 总页数 方法:如图4-3所示, 图4-3 取一方木板,在板上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AB、MN,从它们的交点O处画直线OP(使∠PON<45°),在直线OP上P、Q两点垂直插两枚大头针.把木板放入水中,使AB与水面相平,MN与水面垂直.在水面上观察,调整视线使P的像被Q的像挡住,再在木板S、T处各插一枚大头针,使S挡住Q、P的像,T挡住S及Q、P的像.从水中取出木板,画出直线ST,量出图中的角i、r,则水的折射率n=sin i/sin r. 3.视深法 原理:利用视深公式h′=h/n. 方法:在一盛水的烧杯底部放一粒绿豆,在水面上方吊一根针,如图4-4所示.调节针的位置,直到针尖在水中的像与看到的绿豆重合,测出针尖距水面距离即为杯中水的视深h′,再测出水的实际深度h,则水的折射率n=h/h′. 图4-4 4.全反射法 页码 / 总页数 原理:全反射现象. 方法:在一盛满水的大玻璃缸下面放一发光电珠,如图4-5所示.在水面上观察,看到一圆的发光面,量出发光面直径D及水深h,则水的折射率n=. 图4-5 一圆柱形容器,底半径与高之比为2∶3,眼睛沿DA方向看去恰能看到底部边缘P点,将容器注满某种液体,眼睛仍保持DA方向看去,恰能看到底部圆心Q点,如图4-6所示. 图4-6 (1)求此液体的折射率; (2)从液面上方垂直向下观察,桶底看起来的深度是多少? 【解析】 (1)依题意做折射光路图, 设容器高为3H,n=, 由几何关系知:sin θ1=,R=2H,AP=5H. sin θ2=,AQ=H. 所以n====1.44. (2)从液面正视容器底部Q点,由折射而成的虚像深度H′===H. 页码 / 总页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