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法律逻辑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4 4:33: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3、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犯有“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4、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5、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q)→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犯有“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6、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p)→q,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犯有“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7、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8、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p)→q,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犯有“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9、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10、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非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

11、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p)→q,推理形式正确,符合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12、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非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犯有“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13、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非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

二、1、正确。

2、正确。

3、错误。可改为“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 4、错误。可改为“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 5、错误。可改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6、错误。可改为“只有p,才q;q,所以,p。” 7、正确。 8、正确。

9、错误。可改为“或者p,或者q;非q,所以,p。” 10、正确。 三、(略) 四、(略)

五、1、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后件式必然推出结论:“被告没有犯贪污罪。”逻辑形式:((p→(q∨r))∧(非q∧非r)→非p

2、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后件式必然推出结论:“跳窗进去的人熟悉屋内的情况。”逻辑形式:((p→q)∧非q)→非p 3、用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肯定后件式必然推出结论:“是握有本商店钥匙的人参与盗窃。”逻辑形式:((p←q)∧q)→p

4、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前提是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而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则会犯“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5、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前提是否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否则会犯“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6、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前提是否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而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否则会犯“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7、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前提是肯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则会犯“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8、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肯定前件式必然推出结论:“被告行为不能构成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罪。”逻辑形式:((p→q)∧p)→q

9、用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前件式必然推出结论:“该案件的死者不是因窒息而死亡的。”逻辑形式:((p←q)∧非p)→非q

10、孙亮是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后件式进行推理的,必然推出结论:“不是藏吏保管蜂蜜不当,而是黄门刚才使鼠屎入蜜。”逻辑形式:((p→q)∧非q)→非p

11、张举是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后件式进行推理的,必然推出结论:“其夫不是死于火。”逻辑形式:((p→q)∧非q)→非p 12、用假言联言推理的简单破坏式可必然推出结论:“小李的父母没有像牛马一样忍受最大的牺牲去娇惯放纵孩子。”逻辑形式:(((p→q)∧(p→r))∧(非q∧非r))→非p

13、用假言选言推理的简单破坏式可必然推出结论:“张某不是投毒犯。”逻辑形式:(((p→q)∧(p→r))∧(非q∨非r))→非p

14、用假言选言推理的复杂构成式式可必然推出结论:“当局者或者将东西糟完,或者将东西偷完。”逻辑形式:(((p→r)∧(q→s))∧(p∨q))→(r∨s)

六、1、这是负全称否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EP←→SI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SEP”等值于“SIP”,由“并非SEP”必然推出“SIP”。

2、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p∧非q”,由“并非(p→q)”必然推出“p∧非q”。

3、这是负特称否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OP←→SA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SOP”等值于“SAP”,由“并非SOP”必然推出“SAP”。

4、这是负全称肯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AP←→SEP。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SAP”不等值于“SEP”,由“并非SAP”不能推出“SEP”。

5、这是负特称肯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IP←→SE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SIP”等值于“SEP”,由“并非SIP”必然推出“SEP”。

6、这是负联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q)”不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q)”不能推出“非p∧非q”。 7、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q)”不等值于“非p∧q”,由“并非(p→q)”不能推出“非

p∧q”。

8、这是负不相容选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要么q)←→非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要么q)”不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要么q)”不能推出“非p∧非q”。

9、这是负联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q)”必然推出“非p∨非q”。 10、这是负全称肯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AP←→SIP。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SAP”不等值于“SIP”,由“并非SAP”不能推出“SIP”。

11、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q)”不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q)”不能推出“非p∧非q”。

12、这是负相容选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q)”必然推出“非p∧非q”。

13、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p∧非q”,由“并非(p→q)”必然推出“p∧非q”。

14、这是负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非p∧q”,由“并非(p←q)”必然推出“非p∧q”。

15、这是负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q)”不等值于“p∧非q”,由“并非(p←q)”不能推出“p∧非q”

16、这是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非p∧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p∧非q)∨(非p∧q)”,由“并非(p←→q)”必然推出“(p∧非q)∨(非p∧q)”。

17、这是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非p∧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p∧非q)∨(非p∧q)”,由“并非(p←→q)”必然推出“(p∧非q)∨(非p∧q)”。

七、1、将判断符号化为①p←q ;②q→p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q 真 真 假 真 q→p 真 真 假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相同,是等值判断。

2、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q 真 假 真 非p 假 假 真 并非(p→q) 假 真 假 非p←q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不同,即两个判断不等值。

3、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q作真值表如下: p q 非p 并非(p←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非p→q 真 真 真 假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不同,即两个判断不等值。

4、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p 假 假 真 真 非q 假 真 假 真 并非(p∧q) 非p∧非q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不同,即两个判断不等值。

5、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q 非p 非q 并非(p∧q) 非p∨非q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相同,是等值判断。

6、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p 假 假 真 真 非q 假 真 假 真 并非(p∨q) 非p∨非q 假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7、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q 非p 非q 并非(p∨q) 非p∧非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相同,是等值判断。

8、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q 非q 并非(p→q) p∧非q

搜索更多关于: 法律逻辑答案 的文档
法律逻辑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yepd0kopm6k2tg1y0tn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