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蘑菇大全 配彩图文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14:45: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白黄侧耳

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

菌。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深凹杯伞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可食用

玉米黑粉菌

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此菌分布很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

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地区。

幼嫩时,可以食用,也可生食,有甜味,炒食别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玉米黑粉菌的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孢子粉收集后炼成蜜丸做药用,其药性特寒、味甘,有益肝胃和解毒作用。用孢子粉拌红糖可治神经衰弱和小儿疳积。

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可用作香料工业中的原料;有抗菌作用,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外,此菌还可用于生产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的生长激素吲哚乙酸。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

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

紫褐羊肚菌

子囊果小至中等。菌盖呈圆锥形或近圆柱形,高4-7cm,宽2-4cm,顶部多钝圆或稍尖,由比较明显的纵棱纹交织成网格状,并形成许多近长方形或近多角形的凹窝,浅茶褐色、茶褐带紫色,往往棱纹色较深。菌柄白色、黄白色或带浅黄褐色,近圆柱形或近棒状,长3-5cm,粗0.7-2(3)cm,空心,中部以上平滑或有白色粉末状细颗粒被覆,基部稍膨大,有纵沟槽,空心。

春夏季生山林地上,多在杂灌木林地上散生或单生,偶有群生。

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是一种味道很好的食用菌。

黑马鞍菌

子囊果小,黑灰色。菌盖直径l-2cm,呈马鞍形或不正规马鞍形,边缘完整,与柄分离,上表面,即子实层面黑色至黑灰色,平整;下表面灰色或暗灰色,平滑,无明显粉粒。菌柄圆柱形或侧扁,稍弯曲,黑色或黑灰色,往往较盖色浅,长2.5-4cm,粗0.3-0.4cm,表面有粉粒,基部色淡,内部实心。子囊圆柱形,长0.2-0.3mm,含孢子8枚,单行排列。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云南、四川、湖南、山西、甘肃、新疆等地区。 有将其列为食用菌的记载。

皱柄白马鞍菌

又称皱马鞍菌。

子实体较小。菌盖初始马鞍形,后张开呈不规则瓣片状,2-4cm ,白色到淡黄色。子实层生菌盖表面。柄白色,圆柱形,有纵生深槽,形成纵棱,长5cm,粗2cm。 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好。

大白口蘑

又称洛巴口蘑、大口蘑。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白色。菌盖直径8-23(32)cm,厚,初期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边缘内卷,后期扁平至稍平展,中央微下凹,表面平滑或偶有小突起,白色,污白至浅奶油色。成熟后颜色变暗,边缘波状或部分卷曲。菌肉白色,致密,微具淀粉味。菌褶直生或弯生,污白至象牙白色,密至稍密,初期窄后变宽。菌柄幼时粗壮明显,膨大似瓶,伸长后长8-28(45)cm,粗1.5-4.6 cm,基部往往连合成一大丛。表面有细线条纹,同盖色,实心。

夏秋季在凤凰木等树桩基部附近及沃土上丛生。

分布在我国台湾、广东、香港、海南等地。

可食用,味道比较好,台湾等地已经进行了试验栽培

泡质盘菌

又称粪碗。

子实体中等大小,有时可达14cm。初期近球形,逐渐伸展呈杯状,无菌柄。子实层表面近白色,逐渐变成淡棕色,外部白色,有粉状物。菌内白色,质脆,厚达3-5mm。 夏秋季生于空旷处的肥土及粪堆上,往往成群生长在一起。

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江苏、云南、台湾、四川、西藏等地区。

可食用,但需慎重处理,不可多食。

松口蘑

又称松磨、松茸、鸡丝菌(西藏)。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较粗状,长8-13.5cm,粗2-2.6cm,菌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有时稍膨大。菌环生在菌柄的上部,丝膜状,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

秋季在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或形成蘑菇圈。往往和松树形成菌根关系。

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安徽、台湾、四川、山西 、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 此种菌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西藏地区群众将此菌火烤后蘸盐吃,味道也很好,此菌在

日本视为菇中之珍品,经济价值很高。由于生态习性特殊,目前人工栽培子实体未能成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

据化学分析,该菌蛋白质,脂肪,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都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及PP。松口蘑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之医药功效。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1.8%,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该菌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已知与赤松,黑松,高山松形成菌根。目前松口蘑在大量采集和外销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我国野生松口蘑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对此珍贵资源及生态环境着力保护,同时需要加强对松口蘑人工栽培的研究。

搜索更多关于: 蘑菇大全 配彩图文字 的文档
蘑菇大全 配彩图文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yobx39xet1jxus0i35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