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答案】B
【解析】氢元素是宇宙中元素之母,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大部分恒星主要由氢元素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其中氮气占到80%多;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氧,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而不是铁。 10.【答案】D
【解析】根据电负性和最低化合价,推知A为C元素,B为S元素、C为Cl元素、D为O元素、E为F元素。A项,C、D、E的氢化物分别为HCl、H2O、HF,稳定性:HF>H2O>HCl,错误;B项,元素A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2p2上的两个电子分占两个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错误;C项,S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Cl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之间可形成S2Cl2等化合物,错误;D项,Na能与H2O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OH和H2,正确。 11.【答案】A
【解析】元素铍的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s能级为全满状态,更稳定,而元素硼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1,故第一电离能:铍>硼;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3p能级为半满状态,更稳定,故第一电离能:P>S;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3d能级为全满状态,4s能级为半满状态,此时铜原子最稳定,C项正确;26Fe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不够稳定,而26Fe3+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3d能级为半满状态,更稳定,故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Y原子应该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是硫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Z元素是O,第一电离能O>S;X可能是H,也可能是Li或Na,X与Y形成的化合物H2S是共价化合物。 13.【答案】B
【解析】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p6和d10)、半充满(p3和d5)和全空(p0和d0)状态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B项,C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应为3d54s1,错误。 14.【答案】D
【解析】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A项不符合题意;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B项不符合题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C项不符合题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单质的熔沸点无关,所以不能根据单质的熔沸点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D项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由X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推断X为氧元素;由X、Y位于同一族可推断Y为硫元素;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的少1,可知Z为磷元素。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可知,r(Z)>r(Y),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可知,r(Y)>r(X),故A正确;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O4,故B错
--+--+
误;r(O2)
故D错误。
16.【答案】(1)H O K(写元素名称也可) (2)1s22s22p63s23p1 (3)(4)> >
【解析】A和E同族,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且C、E是金属,则A为H,E为Na或K;B、D同族,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2倍,则B为O,D为S,进一步推出E为K。C的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是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C为Al。(1)A、B、E分别是H、O、K。(2)Al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3)硫原子的价电子构型的电子排布图为
。(4)O与S的电负性大小关系是O>S;Al与K的第一电离能的关系是Al>K。
17.【答案】(1)3d104s1 氯 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10,因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Cu2O稳定性强于CuO (2)N>O>S (3)H2O、H2O2 (4)S2->N3->F-(5)O>N>C>H
【解析】由X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可判断X为H元素,由Y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知Y为C元素,由Z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npn+1可判断Z为N元素,再根据Q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知Q为O元素,由E与Q同周期,Q为O元素,E的原子序数比Q的原子序数大可判断E为F元素,根据M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从大到小排第三位,且X、Y、Z、Q、E、M、G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确定M为S元素。G的原子序数为2+8+18+1=29,G为Cu元素。
(1)Cu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Cu的未成对电子数是1,第三周期中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Na、Al、Cl三种元素,但电负性最大的是氯元素。原子轨道中电子排布达到全满、半满、全空时原子最稳定,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而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10,因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Cu2O稳定性强于CuO。
(2)Z、Q、M分别为N、O、S,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结构,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减小,所以O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的第一电离能。 (3)X与Q形成的化合物为H2O和H2O2。
(4)Z、M、E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为N3-、S2-、F-,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S2->N3->F-。
(5)X、Y、Z、Q分别为H、C、N、O,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O>N>C,CH4中C显负价,所以电负性O>N>C>H。
18.【答案】(1)Na Ar (2)F Cs (3)Cs (4)F (5)N、P、As
【解析】同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除第ⅡA族、第ⅡA族反常外)逐渐增大,同周期中ⅡA族元素最小,稀有气体最大,故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为Na,最大的为Ar。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故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氟,电负性最小的为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