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
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粤府函〔2019〕428号)精神,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5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3%。到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0万千瓦,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加快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62%。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农机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体系,重点研发适应特色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生产加工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装备。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与实际情况统筹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机装备
产业的支持,以市场应用为先导,在新产品研发补贴、首台(套)及市场化应用补助、重点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对农机装备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机装备生产企业和用户、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农机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本地农机装备企业,发展特色高效产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农机装备,不断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征集一批智能农机装备研发项目,积极探索精准农业、农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项目。落实现有“降成本”系列政策,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先进新型农机产品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支持农机企业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精准营销、在线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负责)
(三)提升农机装备产品质量。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动农机产品质量标准建设。依法开展强制性认证,大力推动自愿性认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和知识产权保护,结合“农资执法打假”等专项行动,加大对质量违法和侵权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提高农机质量水平。(市市场监管
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区政府等负责)
(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着重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因地制宜推广机插秧、机直播和无人机撒播等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支持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稻谷烘干中心,加快补齐水稻机种、植保、烘干短板。支持“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推动水稻集约化规模种植,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采取“统耕统包”服务方式,实行水稻全程机械化整村、连片推进,依托“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平台,推动增城、从化水稻主产区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提升马铃薯、花生机械化种植和采收水平。按规定对新型主体开展水稻机种、农用无人机植保等农机作业服务给予补助,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有关区政府等负责)
(五)推进特色作物机械化全面发展。围绕我市农业种植结构和优势作物布局特点,突出推动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机械化水平提升。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平台,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势作物布局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园艺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特色优势作物机械化水平。重点推进蔬菜播种、育苗移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