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游客的特征,包括进入这一地区的外来游客的所有特征,第二类是旅游区及其居民的特征,如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结构与经济开发、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政治组织、旅游开发程度。此外还要考虑所有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及政治的。
②LAC(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理论
该理论指出,如果允许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那么资源状况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接受的,关键是要为可容忍的环境改变设定一个极限。当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到达预先设定的极限值时,必须采取措施,以阻止进一步的环境变化。 LAC理论的管理过程:确定规划区的课题与关注点;界定并描述旅游机会和冲突;选择有关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的监测指标;调查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确定每一旅游机会类别的资源状况标准和社会状况标准;根据所确定的课题、关注点和现状,制定旅游机会类别替选方案;为每个替选方案制定管理行动计划;评价替选方案并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实施行动计划并监测资源与社会状况
(2)旅游环境保育内容 ①自然环境保育 ②人文环境保育 ③旅游资源保育 ④旅游氛围培育
三、论述题2*15=30
1.结合现代国际旅游需求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自己的拓展策略。
略
2.论述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目的之一就是进行资源开发,实现资源综合价值。所以,进行资源的开发价值评价是最基础的一步。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涉及要素比较多,评价内容比较复杂。主要介绍与资源开发最相关的几个评价要素。
(1)区位环境评价
区位环境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与周围旅游区的关系。区位环境往往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开发规模、线路布置及利用方向等。旅游资源区的交通区位条件也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旅游资源分布区与另一旅游资源分布区之间相互联系的区位,既影响到资源本身开发价值,也影响到它的吸引效应和联动效应。
(2)客源市场评价
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步骤,也是开发前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足够的客源是旅游区生命延续的保障,一般而言,足够的客源就代表了相应的收益。在对客源市场进行评价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客源市场时空的连续性、客源市场经济水平、客源市场出游意愿及偏好。
(3)经济环境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的经济环境紧密相关。一方面,资源开发除了资源这个核心条件外还需要相应的硬件辅助设施,这些设施包括旅游设施、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否健全和完善,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另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建立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适应。如果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不足以承受大量外来游客短期旅游生活对行、游、住、食、购、娱等多方面的负担时,就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到该地其他方面的发展需要,最终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贫困地区在物资、资金短缺的条件下,仍坚持向旅游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则会造成当地物价飞涨,旅游行业的暴利带来其它行业的萧条。
(4)社会、政治环境评价
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居民开放意识、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社会风俗习惯和居民的文化素质等。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局势和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国家和地区政策、对旅游行业的支持、给予投资者的优惠条件以及对客源市场的政策等。社会和政治环境对客源市场、游客的满意度和经营者都存在影响,因此进行资源开发前必须充分评价社会和政治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