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油画创作的主观性色彩语言
[摘 要]本文试以油画主观性色彩语言的角度分析油画主观性色彩语言的继承和演变过程,总结油画主观性色彩的特点,以及油画主观性色彩语言学习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西方油画;主观性色彩语言;表现性
一、油画创作的主观性色彩的含义
油画色彩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语言,可以分为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和装饰性色彩等不同类型。经过整理分类,色彩具有三重性:即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自然性色
彩是指忠实于客观对象的色彩;社会性色彩是色彩的象征性;精神性色彩即色彩是指人的情感世界、个性、气质特点的外化,包括色彩的原始性、神秘性、抒情性、自律性等。主观性色彩即主要是指色彩的精神性和象征性。
绘画的色彩涉及到画家的思想感情,创作心情与理念以及绘画背景的哲学思想。艺术家根据自然色彩所获得的丰富、深刻的感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创造性融合进去,运用艺术手法对自然色彩重新组合,达到更理想的艺术效果,这是主观的运用色彩。
二、西方油画主观性色彩语言的历史与发展
在西方,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开端,美术一直沦为宗教的奴仆。绘画多为明朗、清晰的色调,不表现阴影,几乎完全不表现体积,也没有不同色彩的微妙变化。这个时期的所有绘画几乎全是平涂的色彩与经线为主的造型的结合,来营造神圣庄严的宗教气氛,同时具有装饰美感。如拜占庭时期的艺术名作《查士丁尼及其随从》,画中全是平面化、程式化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个显示人类精神的抽象符号。
欧洲早期绘画以线米的造型语言一直延续到15世纪末。形成这处造型语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技术不平的局限。乔托创造了写实主义,颜色、质感不断在演化,光与影更成熟的柔和搭配。建筑物、器物、人物都越来越立体真实。人物开始富有表情。皮耶罗·德拉·弗郎西斯卡在色彩语言的研究上贡献很大。他独特的色彩语言却在虔诚、庄重、舒缓的宗教故事中赋予了诗情画意,创造了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他画面的色彩格外明亮,画中表现的空气象过滤了一样透明、纯净。他开始运用平衡的互补色,爱用独特的色相组成画面高雅的银灰色调和微妙的色阶关系。
15 世纪中叶,丹培拉和油画色彩混合技巧的出现使西方油画时色彩语言走向完善。尼德兰画家杨·凡爱克兄弟是早期油画的集大成者。从古代以胶为主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