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一单元
测试题
与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与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
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
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4、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造成
工作上的严重失误。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5、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6.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7、人类最早的哲学家都曾探究“天”的道理,研究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后来又进而转向关注人类自身,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过,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这说明
A.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界的科学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学说D.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9. 2010年初,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
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上述材料表明 A.物质和意识同时产生,不可分割 B.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C.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D.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10.中央“一号文件”是在充分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的。这充分说明() A.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为基础的 B.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以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为基础 C.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可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11. 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 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 12.“水是万物的本质”、“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
A.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B.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否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形而上学
13.孔子提出“畏天命”的观点,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4.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5.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
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对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是由于 ①其确立了科学世界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 ②其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③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涵着辩证法思想 ④其辩证法思想中蕴涵着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①
17、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上
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④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
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19、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在于承认 ,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在于认为 。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意识决定物质 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⑥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①②③ ④⑤ B.①③ ②④⑥ C.①③⑤ ②④ D.①⑥ ②④⑤
20.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21、有人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机械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22、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23、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外主要在于( )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物质
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之所以
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7、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谈到:“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科学的哲学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方法论的指导 ④我们在工作中的一切行为和认识都应以马克思主义经
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下列说法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自然界
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 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29、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0、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
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31、“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句话表明,哲学
A.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
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