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乘法
【单元学习目标】
1.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估算过程与方法。
2.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
【单元学习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单元学习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的正确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课时安排】9课时
主备人:张廷燕
第 一课时 找规律(新授课)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4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换规律。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经历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积的变化规律,发展抽象思维。
【学习重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并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
法计算。
【学习难点】
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知识链接】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的意义与算理基本相同,需要把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这一新知识中,理解两个不为零的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的道理,从而掌握积的变换规律。 【学法指导】
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4页内容,标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学和合作探 究任务。
2.针对预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反馈。
【课型】新授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5分钟)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口算(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1×5= 3×2= 4×12= 10×5= 3×20= 40×12= 10×50= 30 ×20= 40×120=
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计算方法是什么?(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二)交流感知(5分钟) 交流算法。
1.出示课本24页的第一组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口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你是怎么想的? (三)探究出招(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第1页 共 38 页
1
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发现,同伴间相互补充、归纳。
3.小组派代表表达发现的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可能不是很准确,但只要内容正确,都应该予以肯定、表扬。 4.教师小结。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先将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即是两个乘数相乘的积。
二、强化训练(10分钟) (一)算一算。 乘数 乘数 积 30 10 20 30 27 20 50 30 26 30 18 50 (二)填一填。
( )× ( )=800 ( )×( )=1260
(三)一套大号运动服30元,一套小号运动服20元,买大号运动服25套,小号运动服45套。
1.两种运动服各付多少元? 2.一共应付多少元? 三、课堂作业(10分钟) (一)作业当堂清(6分钟)
1.算一算。
3×6= 4×5= 27×2= 30×6= 4×50= 27×20= 30×60= 40×50= 270×20=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2页 共 38 页 2
2.填一填。 乘数 乘数 积
(二)挑战自我(4分钟) 一个篮球80元,一个排球60元。 1.买2个篮球多少钱?
2.李老师带了2000元钱,想要买20个篮球,够用吗? 3.如果李老师用这些钱买30个排球,够不够? 四、自我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4页第2题。
【课后反思】
3 40 60 50 4 8 60 120 第二课时 找规律(练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能够熟练的计算整十数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难点】
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3页 共 38 页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