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4:47: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下联:【示例】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宽对即可) 11.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

(二十二)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沉寂) .

(2)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YW:撑;SJ: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3)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毳(用毛皮制成的衣服;YW:细毛) ..

(4)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YW:雾或水汽结成的冰花)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SJ:雾气弥漫的样子) (5)惟长堤一痕 惟(只)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尽力) .(8)舟子喃喃曰 舟子(船夫) ..

(9)莫说相公痴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SJ:对书生的尊称) ..2.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余住西湖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上下一白 湖心亭一点 ..D.见渔人,乃大惊 见余大喜曰 ..

【解析】A项我/其余的;B项消失/与世隔绝;C项全/一个;D项都是“非常”的意思。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问其姓氏”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真无马邪 D.其真无马邪 ..

【解析】例句中“其”与A项中“其”都为代词,代人;B项中“其”为代词,译为“其中的”;C项中“其”为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D项中“其”为副词,表推测,译为“恐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全是白皑皑的。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5.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埋下伏笔。

6.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近似图画式的白描手法。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绘出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湖心亭雪景图。

7.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本文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的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解析】D项中的叙述,“舟子的喃喃之语”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九)行路难(其一)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作者苦闷、抑郁的情绪。 2.(2016·云南)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 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茫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面对美酒佳肴也无法下咽。

3.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4.(2016·云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此句借用“长风破浪”的典故,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应坚信机会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

5.(2018·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十)望岳 1.(2018·恩施)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2.(2018·恩施)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3.(2017·曲靖)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

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5.(2018·恩施)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6.(2017·曲靖)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解析】A项“自近而远”应是“自远而近”。

(十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以诗为赠(回赠)。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烂柯人(王质烂柯)”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作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2018·云南蒙自模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①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②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③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4.(2018·云南开远模拟)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二十八)水调歌头

1.(2018·海南)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时间和缘由。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美好希望。

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5.(2018·淄博)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二十二)无题

1.本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美好年华将逝。 2.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改”字与“寒”字都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改”字传出苦情蜜意,“愁”“云鬓改”即言担心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公的心情。“寒”字并不只是指月夜之月光清冷,还反映了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深感孤单,才觉月光寒冷。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4.(2019·预测)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均可;如扣住“到”“成”“方”“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zn1h756610weks4q8jb3z01x0bvw200n9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