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
植保 31201 班
1、农业昆虫学: 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 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 同时,又研究寄主受害后反应, 包括经济损失、 补偿能力和抗生机制, 以及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策略和配套措施, 以 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的科学。 (是研究农业害虫 的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科学) 2、昆虫防治方法 :
?植物检疫: 由国家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植物检疫法规, 并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工 作,目的在于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国外传入国内,或从国内 传入国外,或传入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种措施。
?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运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 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的繁殖, 而不利于某些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直接或间接地 抑制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压低或消灭害虫 (病害、杂草)的目的。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光学、 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航空、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等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辅助剂和增效剂,激素。 3、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
?主动措施,将害虫消灭在农田以外或为害之前; ?结合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增加防治害虫的劳动力和成本; ?利用越冬期、抗虫品种、改变耕作制度和改造生态环境,对害虫彻底控制,其 他方法无法达到;
?有利于天敌生存,无污染的环境。 缺点
?某种措施对一些害虫有效,另一些害虫数量可能导致上升; ?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 ?不能作为应急措施,在害虫爆发时显得无能为力 4、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 有效控制害虫;
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业收入
缺点: 控制不迅速,药效慢,难于对付爆发性害虫; 制剂、天敌不易成批生产(相对化学
农药) ,季节性强; 使用方法不简便和效果不稳定。
5、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杀虫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季节性和地区的限制,适于搭面 积机械化防治;
?缺点:保管不慎,会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造成公害以及 3R 问题;即残 留 Residue 、抗药性 Resistance 、 再猖獗 Resurgence。
水稻害虫危害
一、褐飞虱(具有远距离迁飞性)
1、、褐飞虱刺吸式口器, 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 并产卵于叶鞘组 织中,
1
致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
2、褐飞虱有长翅型和短翅型,长翅型迁飞、扩散作用;短翅型定居、繁殖作用。
3、黄塘: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后,稻叶发黄,生长低矮,影响抽穗或结实 (轻者)。 4、冒顶:水稻乳熟期,田间常因严重受伤而呈点片枯黄,倒伏。称冒顶。造成 谷粒千粒重下降、瘪谷增加,甚至颗粒无收(重者) 。
5、褐飞虱为害机理(特点:稻飞虱危害具有毁灭性和爆发性) 直接刺吸为害; 产卵为
害; 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
水稻病毒病(草状丛矮病、齿叶矮缩病) ; 水稻纹枯病、水稻菌核病、水稻煤烟病。
6、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科学肥水管理, 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 连片种植,集中防治;培育与推广抗性品种。
?保护天敌: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蜘蛛、线虫、菌类 ?化学药剂防治:在若虫 2-3 龄盛期施药, 30%吡蚜酮; 5 % 锐劲特;或 25%阿克 泰;25 % 扑虱灵(噻嗪酮) ;80%敌敌畏毒土熏蒸 250毫升加少量水,拌和细土 15-20kg,于田间无水层时,撒于稻丛基部(对虫量特高、虫龄较大的田块) 。 二、大螟、二化螟、三化螟
1、 、水稻枯心、枯鞘、白穗 枯心:大螟、二化螟、三化螟造成 枯鞘:二化螟造成 白穗:大螟、二化螟、三化螟造成 注: 大螟——鳞翅目 夜蛾科
二化螟、三化螟——鳞翅目 螟蛾科 2、 三化螟危害最突出三个特点:
( 1 )以幼虫钻蛀危害,造成枯心苗和白穗; ( 2)食性专一,水稻是唯一食物;
( 3)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场所只有唯一稻桩中。 3、 三化螟幼虫与其它稻螟幼虫危害的不同点:
、不吃叶绿素部分,取食叶鞘白色组织,稻苞内花粉、柱头和茎杆内壁。 、环状断切。在大量取食之前,必先前在叶鞘和茎节之间适当部位作环状
断切,把大部分维管束咬断,切口颇齐,称为“断环” 。几天后白穗或青枯。幼 虫留在断环上方取食组织。各龄幼虫取食一株稻株,造成断环。 4、 三化螟的危险期 分蘖期、孕穗期是最危险期 5、 三化螟防治方法:
(一)减少越冬虫源:秋、冬季收集稻桩沤肥,晚稻收割尽量留浅桩。春季灌水 淹没稻桩
(二) 栽培治螟:合理布局,减少桥梁田;调整品种和播种期,尽可能使作物易 受害生育期与螟害盛孵期错开;夏收后及时翻耕灭茬;设置诱杀田,集中歼灭。 (三) 人工和物理防治:点灯诱蛾;摘卵块,拔枯心苗,清除白穗。
(四) 药剂防螟:药剂主要对象是蚁螟,即盛孵期。 50%杀螟松水剂;25%杀虫双 水剂;BT乳剂;阿维菌素(含量1.8%以上);垄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 剂;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五) 生物防治:着重保护天敌。青蛙、蜻蜓、步行虫、隐翅甲、虎甲、蜘蛛、 鸟类、寄生蜂、病原微生物和线虫。 三、稻纵卷叶螟 1、 危害症状: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 留白色下表
2
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 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 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2、 防治方法:
敏业防治:选育抗(耐)虫、高产良种。 提高水肥管理技术,调控水稻的生长 势。设置诱集田,集中消灭害虫。冬季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生物防治:在成虫盛发始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隔 3天放一次,每次每亩放 蜂量1.5~2万头,连续放蜂3次。以菌治虫,常用的有杀螟杆菌、青虫菌、 Bt 剂。
?药剂防治:主治穗期受害代,以第 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为宜。25%杀虫双水剂; 40%丙溴磷乳油(速灭抗、库龙、黑旋风);50%杀螟松乳油;40%乐斯本乳油; 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棉化害虫危害
、棉铃虫与棉红铃虫
棉铃虫 鳞翅目,夜蛾科 以幼虫蛀食棉花的雷、花、铃; 食害嫩尖和嫩叶,引起嫩叶孔洞 或缺刻,嫩尖受损成无头棉;花 蕾被蛀食发黄脱落,花被害不能 受粉;青铃被蛀成孔洞,常诱发 病菌侵染,造成烂铃; 棉红铃虫 鳞翅目,麦蛾科 以幼虫为害棉花雷、花、铃、 棉籽(繁殖器官),引起落花、 落蕾、落铃或烂铃、僵瓣。 分类地位 危害特点 成虫习性 ?趋光性(黑光灯) ?趋嫩性和趋表性:草酸和蚁 ?在夜晚交配产卵; 酸; ?趋化性:杨素; ?成虫每雌一生产卵10-200 粒,最?补充营养; 多500粒,散产。 ?成虫每雌一生产卵500- 1000 粒,最多3000粒,散产。 ?成虫对光有趋性对黑光灯趋 性更强;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