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
2v0 4
B.小球在P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为45°
C.小球在由P向A运动的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逐渐减小 D.仅减小初速度v0,小球仍有可能运动到AB平面上
BC [根据逆向思维,小球从A到P做平抛运动;设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小球在P点时,==v=
vy2y2L22==1,所以vy=v,而vy+v=v0,所以vyvx2L2
v0,小球在P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为45°,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球在2
由P向A运动的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P=mgvy,随着vy的变小而逐渐减小,选项C正确;仅减小初速度v0,小球不可能运动到AB平面上,选项D错误.]
9.如图所示,一根原长为l0的轻弹簧套在光滑直杆AB上,其下端固定在杆的A端,质量为m的小球也套在杆上且与弹簧的上端相连.球和杆一起绕经过杆A端的竖直轴OO′匀速转动,且杆与水平面间始终保持30°角.已知杆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为,重
2力加速度为g,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l0
A.弹簧为原长时,杆的角速度为B.当杆的角速度为
g 2l0
g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l0
C.在杆的角速度增大的过程中,小球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2
D.在杆的角速度由0缓慢增大到3
2g5
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增加了mgl0 l04
2
CD [静止时,k=mgsin θ?kl0=mg,弹簧为原长时,mgtan 30°=mωl0·cos 30°,
2解得:ω=2g,A项错误;当杆的角速度大于3l0
2g时,小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3l0
l0
增大,所以弹簧对小球的弹力沿杆向下,弹簧处于拉伸状态,B项错误;在杆的角速度增大的过程中,小球的线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C项正确;小球随杆转动的角速度为
23
2g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设伸l0
长量为Δl,在水平方向上:FNsin 30°+kΔl·cos 30°=mω(l0+Δl)cos 30°,在竖
5
2
直方向上:FNcos 30°-kΔl·sin 30°-mg=0,解得:Δl=,则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211?3?23
量为ΔEp=mgl0sin 30°=mgl0,动能增加量为ΔEk=m?ωl0cos 30°?=mgl0,可知D
22?2?4项正确.]
10.(2018·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五月理综训练)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49
视为质点)从离地面高H处水平抛出,第一次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为H,反弹的高度为H.已
316知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为t,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l0
7m2gHA.第一次与地面接触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
4t7m2gHB.第一次与地面接触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mg
4tC.小球第一次落地点到第二次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2H 3
D.小球第一次落地点到第二次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H
2
AC [A、B项: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小球第一次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1=-2gH,小球第一次反弹起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2=9H2g×=16
9gH,在小球第一次与地面接触的8
7m2gH过程中应用用动时定理有:Ft=mv2-mv1,代入数据解得:F=,故A正确,B错
4t2H,水平初速度v0=
4H32H8gH,第一9
误;C、D项:小球第一次下落的时间为t=g=
g9H2×16
,所以第一次落地点到第二次落地点的水平
次反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距离为2v0t′=2
8gH×9
g9H=2H,故C正确,D错误.] 8g2
11.(2018·长沙一中高三诊断)如图所示,BC为半径等于2m、竖直放置的光滑细圆
5
6
管,O为细圆管的圆心,在圆管的末端C连接倾斜角为45°、动摩擦因数为μ=0.6的足够长粗糙斜面,一质量为m=0.5 kg的小球从O点正上方某处A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恰好能垂直OB从B点进入圆管,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小球从进入圆管开始受到始终竖直向上的F=5 N的力的作用,当小球运动到圆管的末端C时作用力F立即消失,小球能平滑地冲上粗糙斜面.(g取10 m/s)求:
2
(1)小球从O点的正上方某处A点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为多少?OA的距离为多少? (2)小球在圆管中运动时对圆管的压力是多少? (3)小球在CD斜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多少?
解析 (1)小球从A运动到B为平抛运动,有rsin 45°=v0t 在B点,有tan 45°= 解以上两式得v0=2 m/s,t=0.2 s 12
则AB竖直方向的距离为h=gt=0.2 m
2
gtv0
OB竖直方向的距离为h′=rcos 45°=0.4 m
则OA=h+h′=(0.2+0.4)m=0.6 m. (2)在B点据平抛运动的速度规律有
vB=
=22 m/s
cos 45°
v0
小球在管中重力与外加的力F平衡,故小球所受的合力仅为管的外轨对它的压力,得小
v2B球在管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圆周运动的规律得圆管对小球的作用力为FN=m=52 N
r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圆管的压力为
FN′=FN=52N.
(3)在CD上滑行到最高点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45°+μmgcos 45°=ma 解得a=gsin 45°+μgcos 45°=82m/s
2
v22B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x==m.
2a4
答案 (1)2m/s 0.6 m (2)52N (3)2m 4
12.如图所示,台阶的高度H=1.45 m,在台阶的水平台面边缘静止一质量为m的小球
7
A,在紧靠A的左侧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同样大小的小球B,两球心连线水平.在平台下面的
地面上有一倾角为θ=37°的传送带,传送带下端有一个和传送带垂直的挡板P,传送带的5
长度L= m,传送带以v=5 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把小球B拉到离平台h=0.8 m高处
31
由静止释放,与小球A正碰后B球能上升到离平台h高处,小球A恰好沿平行于传送带的
4方向从传送带上端飞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运动,和挡板P碰撞后以大小不变的速率被反向弹32回.已知小球A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10 m/s.
8
(1)求传送带上端距台阶的距离s; (2)求小球B的质量mB;
(3)小球A被P反弹后能否再回到平台上?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计算小球A到达的最高点距平台的高度.
解析 (1)设小球A离开平台的速度为vA,到达传送带上端的速度为vQ,竖直分速度为
v,则vy=vAtan θ
v2y=2g(H-Lsin θ) vQ=
vysin θ
vy=gt s=vAt
代入数据解得
vA=4 m/s vQ=5 m/s s=1.2 m
(2)设B球运动到最低点与A球碰撞前的速度为v0,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B,则有
mBgh=mBv20
12hmBvB=mBg× 24
若B球碰撞后向右运动,则
1
2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