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3:20: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1.公众的外延

(1)工商企业的公众。

工商企业的目标公众较多,在不同时期,根据组织不同的工作目标,会确立不同的目标公众。(2)政府的公众。

政府面对的公众既比较简单,又比较复杂。

(3)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和国有垄断性企业的公众。它们主要针对的是外部公众,即它们的服务对象。

2.公众不是被动的对象

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双向沟通的条件下,公众会进行积极的反馈,会对社会组织发出的信息表明自身的态度,并能引发组织进一步的行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买方市场及逐渐成熟的消费者,公众成为了实际的主宰者,他们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具有权威性的作用。也就是说,社会组织不仅要引导甚或诱使公众追随组织,而且更多情况下,组织必须取信、迎合于公众,公众是市场“舞台”上的“领舞人”。

(三)公共关系的手段是传播

1.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中介

在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将组织与公共关系目标公众联系起来的是传播。社会组织针对公众进行传播活动,公众也会以传播的方式将自身的反应反馈给组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社会组织与目标公众建立起联系,实现双方的沟通。

传播

大众传播

顾客公众内部公众

社会组织

个人传播

公众社区公众媒介公众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0gyk6gqk14zk8m0i2a0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