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冶炼技法精华,强健作文教学的生命体(镇海 嵇益萍)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4:19: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冶炼技法精华,强健作文教学的生命体

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嵇益萍

【内容摘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寻找习作教学中“自主创新”与“技法指导”的结合点,试着从“依托文本寻技法”、“课堂习作探技法”、“ 课外练笔磨技法”、“优作展示赏技法”这些方面的实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老师们交流探讨,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习作技法 教材 课堂 课外

从教十多年来,行走在紧张忙碌的课程改革中,穿梭在缤纷美丽的语文教材

中,钻研新课程,探究新课堂,我保持着对作文教学的一份执著炽热的爱,坚持着我的作文教学研究。

我的困惑:作文教学岂能凌空飞?

作文教学在课程改革中似乎是经历了一次飞行。这一飞,让作文教学退去了

厚重踏实的双脚——技巧方法,添上了缤纷绚丽的翅膀——自主创新。可是,我们渐渐地感到,没有了技法的支撑,作文教学的生命体显得不够强健结实,作文教学的身姿显得不够稳健有力。为了能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我摄下了课程改革前后作文教学的两张照片:

旧照片 千人一面

教师指导学生写题为《关心》的作文,教学流程如下:

1.学习习作例文。(习作例文是写“我”在半夜生病了,爸爸妈妈都在上班不在家。邻居阿姨背起我上医院看病,我深受感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对邻居阿姨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2.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符合主题的材料。

3.教师以其中一个普遍性的材料为例,深入细致地指导文章的谋篇布局、开头结尾和重点段落的描写。

4.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运用老师课堂上指导的写作方法,开始写作。 习作课堂以教师牵引式的技法指导为中心的结果怎样?也许你已经猜到了,80%的学生仿佛事先商量好似的,竟然都千篇一律地写“我”生病或受伤时,同学或老师如何照顾我。十余年的家庭生活中竟然没有一份真实的感动?究其原因是:教学空间狭窄,不曾让学生的生命体感动;课堂氛围压抑,不曾让学生的精神体震撼。学生习作中呈现着共同研讨的篇章结构,集体锤炼的华丽辞藻,优秀学生的思想境界,典型习作的开篇结尾,文章自然就“千人一面,万物同体”。

新照片 蜻蜓点水

有位教师执教六年级下册习作教学《我的理想》,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习作情境

1

①在故事的感染激发下引导学生交流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②教师引导:有了理想,就有了动力,这节课就让我们写写自己的理想吧。 ③明确习作要求。

2.畅谈自己的理想。

学生谈理想,教师总结:理想不仅是个美好的名词,更是通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同学们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远大的追求,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诉说理想背后的故事。

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理想后面的故事。 ②小组推荐出代表来说说产生理想的故事。 4.谈谈为理想而努力。 ①出示运动员奋斗成功的案例。

②学生谈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 ③师: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理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的理想,重点要把理想背后的故事和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清楚。

这一案例呈现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想像课堂的热闹,学生畅谈理想的激动。轻松愉悦的写作情境激发了学生自由表达,情满课堂,趣溢心间。可是,我们再次审视这一课例,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不禁要问:这样的习作课解决了写作的内容,是否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理想背后的故事这一重点段怎样表述?为理想奋斗的内容可以从哪几方面写?这应该是学生写作中的真正“软肋”。像这样的习作课堂可谓是“蜻蜓点水”,究其原因,我们没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之所需,其实,学生在每次提笔前是需要一定含量的技术指导的。

我的思考:作文教学应强身健体

我们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习作课堂,该如何让作文教学拥有强健的体格?我们究竟该怎样处理好写作教学中自主创新和技法指导之间的关系?带着这样的困惑,我细细研究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摘录了这样两段话: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写作知识技法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会欣赏和评价。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两段话从理论上解答了我的疑惑。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位作文教学:1.在习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有绝对的主动权,应该有充分的表达自由,教师不应该设置各种框架,限制学生的思维。2.习作课堂中需要写作技法的指导,而且要体现“授之于渔”的思想,真正为学生所用;教师要有写作指导的全局观和整体感,要抓大放小,不能仅局限于词语、句子的写法指导上,更应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的各个

2

环节中提高理解感悟能力、欣赏评价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基于以上的理解,作文教学的“自主创新”和“技巧方法”是完全可以和谐统一的,在作文教学中,冶炼出写作技巧方法的精华,能让作文教学拥有强健的体格。

我的实践:冶炼技法精华 强健作文体魄 一、依托教材寻技法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整理一下每次习作的要求,不难发现习作的内容和表达的方法都和每组课文有关。以六年级上册课文为例,我们可以作如下梳理和提炼: 课文主题 有声有色的大自然 中华儿女爱国情怀 习作内容 记叙暑假中的见闻和事情 写“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或写阅读爱国报国文章的读后感 写法提示 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组阅读教学中可渗透的写作技法 1.运用联想想象手法,表达真切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丰富意蕴。 1.描写人物所说、所做、所想,表达爱国情。 2.叙述锦绣山河、悠久历史、传统风俗,表达爱国情。 人间自有真情在 写体现相互关爱的事情 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鲁迅先生高尚情怀 我的小伙伴 用一两件事情介绍你的小伙伴,写出特点。 人和动物之间的丰富情感 感受艺术的魅力 看图想象作文《鸭妈妈的求助》或写生活中接触到的动物故事 写自己学习艺术的故事和感受或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或艺术欣赏活动 内容具体,通过细致描述展现动物的丰富情感。 学习本组课文中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情感。 2.心理描写表达人物情感。 3.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表达真情。 1.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2.选取事件记写人物,有详有略。 3.不同事件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1.人和动物相处的场景描写方法。 2.动物小故事串联,有详有略表真情。 3.细节描写真实地表达动物情感。 1.运用联想表达对艺术的热爱。 2.学艺小故事的叙述与描写方法。 3.艺术感悟作结尾的写法。 新学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前,如能针对作文教学作如上的归纳和梳理,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技法的渗透和指导,有利于在学完整组课文后帮助学生整理出为该单元习作所用的重点技法,学生在习作练笔中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阅读教学中,让各种技法悄然无声地走进学生的练笔之中,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1. 引它山之石——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大量而广泛地积累资料,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言之有物。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文质兼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味、鉴赏着精美的语言,享受着典

3

范隽永的语言熏染。如果能把这些语言积累下来,六年下来,将是学生习作技法中一笔不小的财富。

2. 赏枫林红叶——重品味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常怀“写作之心”,带领学生有意识地去品味文本中蕴藏着的写作技法:独特的开头结尾、精妙的修辞手法、典型的人物描写、情感的抒发方法、材料的安排方法??这些都是习作中的技法珍宝,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重视品味。

在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怀着“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雅兴,带着学生去赏析那片片红叶:《唯一的听众》一文中,三次眼神的描写可谓经典而传神,在写事写人文章中,难以直接表现人物内心时,抓住目光、眼神的描写是很好的方法。《青山不老》中绿意荡漾的山林美景衬托着老人不老的精神,不朽的灵魂,这样的景色渲染法是多么有价值。《老人与海鸥》一文的材料安排方法: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这两个场景把老人和海鸥十几年的深情厚谊串了起来,可见作者安排材料的功夫之深。细细品味藏在这些课文中的写作技法,真的很令人心动,我们怎能将这宝贵的资源浪费?在阅读教学中,珍视它,品味它,定能让学生赏到无穷无尽的红叶之美。

3. 依葫芦画瓢——巧模仿 模仿,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较好的写作技巧获取方法之一,小学生的习作离不开模仿,借助课文的语言形式,结合课文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情感,针对同样的题材内容练习扎实有效地说、写,有利于学生训练“言”“意”对应,有利于学生掌握一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规律。

4. 借名家慧眼——导选材

学生写文章苦于没有材料,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写作文也是一样的,不是没有素材可以写,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一篇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名篇和范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也是思维的典范。教师如能适时有效引领,也就能借助名家之慧眼,开拓自己的选材思路。如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启发我们将传统节日以及民风民俗作为我们的习作材料,于是孩子们写《端午画卷》、《元宵灯会》、《我给嫦娥寄封信》、《汤圆里的爱》、《重阳节的欢笑》等文章,真是脍炙人口。

5. 窥作者之志——仿立意

“立意”一词似乎和新课程作文教学相悖,因为新课程作文教学倡导“我手写我心”,淡化了对习作主题表达方面的要求,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还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的。看看我们的教材,哪一篇文章没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我们不妨带着让学生细细窥探作者之“意”,巧妙地转移到自己的写作材料中,岂不是很高明吗?我教学生领会了《桃花心木》作者“借树木成长表达人的成长”之意,写写生活小事给我们的人生启迪。一位学生借工人给行道树修剪枝叶表达“舍弃多余的不必要的东西会令生活更美好”的感悟;另一位学生借

4

冶炼技法精华,强健作文教学的生命体(镇海 嵇益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0q7388u0237lyd0yjbf83hrt8bf1m008p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