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课前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 传统的方法是选择育种,通过汰劣留良的方法来选择和积累优良基因。
(P98—正文)(√)
2. 选择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可选择的范围是有限的。(P98—正文)(√) 3.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P99—正文)(√)
4. 我国科学家应用 X 射线和化学诱变剂进行人工诱变处理,从诱变后代中
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P100—小字)(√)
5. 常用的青霉素有青霉素钠盐和青霉素钾盐等。(P100—相关信息)(√) 6. 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
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P102— 正
文)(√)
7. 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
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 DNA 分子。(P103—正文)(√)
8. 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出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如青
霉素。(P104—正文)(×)
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2014·江苏高考)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2)(2013·大纲卷)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属于诱变育种。(√)
(3)(2013·大纲卷)水稻 F1 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属于单倍体育种。(√)
(4)(2013·大纲卷)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 DNA 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5)(2013·四川高考)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下降。(×)
知识自主梳理
一、单倍体育种
1. 原理:01 染色体变异。 2. 方法
□
3. 优点:0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 缺点:技术复杂。
5. 实例:用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小麦品种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
过程见图。
二、多倍体育种
1. 方法:用01 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2. 处理材料:02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 原理
□
□
4. 优点:多倍体植株茎秆粗壮,叶、果实和种子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丰
富(简记:粗、大、丰富)。
5. 缺点:多倍体植株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多倍体育种一般只适用于植物。 6.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第一次传粉:杂交获得05 三倍体种子
(1) 两次传粉 □
第二次传粉:刺激子房发育成 06 果实
□
(2) 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三倍体西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07
□
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3)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茎、叶、花染色体数目加
倍,而未经处理部分(如根部细胞)的染色体数不变。
[易错判断]
1. 单倍体育种过程,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 单倍体育种所得个体均为纯合子。(×) 3.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特别提醒]
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前期起作用,只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不能抑制着丝点分裂。
[深入思考]
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四倍体植株结西瓜后,植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情况? 提示 地上植株细胞含四个染色体组,地下部分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所结瓜皮、果肉:四个染色体组 西瓜 胚:三个染色体组
三、杂交育种
1. 原理:01 基因重组。 2. 过程
□
(3)培育显性纯合子品种
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 F1→F1 02 自交→获得
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 F1→F1 03 雌雄个体交配→获得 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与隐性类型测交,选择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 F2 个体。
□
□
3. 优点:操作简便,可以把多个品种的04 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 缺点:获得新品种的周期05 长。
□
□
四、诱变育种
1. 原理:01 基因突变。 2. 过程 3. 优点
□
□
04 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们所需要的优良变异类型。 (2)大幅度地□
(1)可以提高03 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4.缺点: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 五、针对不同育种目标的育种方案
[深入思考]杂交育种过程中的问题: 1.第一次杂交的目的?
提示 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到一个个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