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3:34: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1.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哪些因素?

21.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客观和主观多种因素: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②对象的活动性,如电影、幻灯等活动的教具及动态广告,易被人们优先知觉;③刺激物的新颖性,司空见惯的内容不易被选择,新异与新奇的内容易被优先知觉。④刺激物的强度适当,有利于选择性知觉,太弱与太强超出阈限范围,不会被知觉。(2)主观因素有:①知觉有无目的任务的影响,明确的目的任务则有助于知觉的优先选择;②知识经验丰富程度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优先选择;③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不同,则优先选择的知觉对象不同;④知觉的定势即心向(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不同,其知觉选择性则不同;⑤情绪状态的影响(如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知觉则不同)等。 22.知觉的恒常性有哪些种类?知觉恒常性有何作用?

22.知觉恒常性在视知觉中非常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状恒常性是指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形状;大小恒常性是指物体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并不影响对该物体大小的知觉判断;亮度恒常性指照明亮度(即黑白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我们对物体表面亮度知觉仍相对不变;颜色恒常性指不同情境(加阳光、树阴、灯光条件)下,对物体的颜色知觉仍相对不变。此外,还有方位知觉的恒常性现象等。

恒常性在实际生活中有重大意义,它可以使人适应瞬息万变的客观世界,在极其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反映,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改造世界。没有恒常性人们就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 23.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23.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记”(识记和保持)和“忆”(再认或回忆)的完整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输入与编码、信息储存和信息提取三个有序而完整的过程。 24.什么是表象?表象有哪些特点?

24.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它是人脑重新回忆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形象。表象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表象是保持在人脑中并回忆出的过去感知事物的形象,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与知觉相比较,其形象较模糊、暗淡、片断、不稳定;②表象是一种比感知水平要高的反映,无论具体表象或一般表象,它都有一定的慨括性,它是对事物共同的、表面的形象特征的反映。

25.遗忘有哪些规律?

25.主要的遗忘现象与规律有: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②识记材料性质对遗忘有明显的影响。—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材料也不易遗忘;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同无意义材料相比,遗忘要缓慢得多。③过度学习(即超过或达到记忆程度之后的学习)对遗忘有影响。④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对遗忘有明显影响。⑤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有明显影响,实验表明,两端要比中间记忆效果好。⑥遗忘还受情绪与动机的影响。一般来说,同样重要或强度的刺激,处在愉快情绪状态则记亿效果好,反之记忆效果差。

26.回忆分哪些种类?

26.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回忆种类划分也不一样。首先,根据回忆的目的意图与任务要求,可分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两种。有意回忆也称随意回忆,是有目的任务,较自觉的重现过程;无意回忆也称不随意回忆,是没有预定目的和任务,

自然而然的,自由联想的回忆形式。其次,根据回忆是否借助中介环节,回忆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直接回忆不需要中间联想,内容一下子被再现;间接回忆需要借助中介联想才能回忆。

27.简答巴甫洛夫关于记忆的条件反射。

27.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记忆被认为是在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巩固和恢复。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是识记。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巩固,因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在一定条件下的重新活动,就是回忆和再认。28.简答记忆的定位说。

28.潘菲尔德认为,记忆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不同类型的记忆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产生。听觉的记忆在听觉中枢产生,视觉记忆在视觉中枢产生,语言记忆在语言中枢产生。

29.简答记忆的反响回路说。

29.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的皮层与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就产生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在环路中不需要进一步的外界刺激也能持续下去,信息就在反复传递中被保持下来。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冲动的传递不能持久,反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所以有些心理学家将这种脑电活动的反响效应作为短时记忆的神经基础。 30.简答记忆的化学分子说。

30.瑞典生理学家海登认为个人的长时记忆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内核糖核酸的作用。当大脑神经元内的核糖核酸会明显增加,就能显著提高学习能力,即有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相反,当大脑神经元内核糖核酸会明显降低,学习能力也显著下降,即不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 31.想象分哪些种类?

3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3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3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3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35.人的思维活动有何特点?

35.人的思维活动有以下特点:①具有间接反映的特点。它往往是通过其它事物或事物的外部特性为媒介,通过中间环节推理,来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一种方式,如医生通过观察、模脉、听诊等手段能诊断病情;②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具有概括反映的特点。思维活动不是反映表面的、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是反映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反映事物运动的内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③思维的间接与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与言语来实现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36.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

36.思维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标准不同,分类也不一样。(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从发展角度及抽象程度来划分的思维种类有;①直观行动思维(即依据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②具体形象思维(即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想象及联想等进行的思维活动);③抽象逻辑思维(即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达到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活动)。(2)根据人的思维活动是否遵循逻辑规律进行分析面划分的种类有:①逻辑思维也称分析思维(即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逐步分析与推导,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的思维);②非逻辑思维也称直觉思维(即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快速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3)依据思维过程的指向不同及答案多寡不同可分为:①集中思维也称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即思路向一个方向聚敛集中,从而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②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即思路向各种可能方向扩散,求得多种正确的答案)。 37.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37.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①分析与综合过程,是认识活动的最基本过程,也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余过程均由此派生出来的。②比较过程,在头脑中通过对比来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③抽象与概括过程,是在人脑中提取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并把这些本质特征联合在一起的过程。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的重要过程。④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系统化是按照本质特征对事物分类与归类.形成完整体系的过程;具体化是—般概念与规律的实际运用过程。 38.思维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38.思维的基本形式是:①概念——是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

通常人们用词语来标志事物的概念。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部分,两者是反比关系。②判断——是概念之间联系或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判断主要有肯定与否定之分;直接与间接之分;相对与绝对之分。③推理——是一种间接判断,它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其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基本形式。

39.简答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39.概念与词语的关系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二者的联系表现在:①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通常是用词语来标志的;②概念又赋予词语一定的内容与涵义。但是,概念是精神现象,心理现象,词语是概念的物质标志,二者不能混淆:①不同词语可代表同一个概念,如“我、吾、余”等都表示单数第一人称;②同一词代表不同概念,如“仁”既代表道德概念,有时又代表果实概念;③有些词不表示什么概念。 40.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

40.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四个阶段:①提出问题阶段即发现矛盾的过程,也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课题转化为个人思维任务的过程,这是解决问题的开端;②明确问题即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阶段,这是在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基础上,把问题分解,使矛盾充分暴露,再经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③提出假设即以假设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人脑进行概略的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即假设),这是从未知到已知搭起解决问题的桥梁过程;④检验假设即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这是解决问题最后步骤,即实验与实践解决问题的方式,含直接与间接两种检验形式。 41.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

41.情绪和情感虽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但是二者之间有如下区别;①从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一般是和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态度体验。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特有的,刚出生的新生儿及婴儿并未产生情感,它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逐渐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③从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来看,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特点,而情感是与稳定的社会事件的内容密切相关的,从多方面感受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种持久的、稳定的态度体验。④情绪冲动外露,情感深沉隐含。

4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

4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从二者联系来看:①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与基础,人有了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才可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②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全部认识过程都和情绪、情感相联系,认识不仅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也是影响、控制、调节情绪情感的重要因素。人对客观对象及环境的认知比较、判断和评价不同,其情绪状态与行为也不一样。③情绪、情感也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对人的认识产生动力或阻力性作用。从二者区别来看:①认识过程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特点和内部运动规律,而情绪、情感过程则是反映了主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识过程是通过具体形象、动作或抽象方式等,来反映客观对象;情绪、情感是通过态度体验来反映主客体间的关系,机体变化明显。③认识过程的随意性较强,可以随意开始或停止某种认识,情绪、

搜索更多关于: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的文档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0xpq1a9lp7l7tw2ascm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