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复习考试
第一章 概 论
复习提要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任务
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发生机制的科学,它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内容
包括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及系统病理生理学三部分。 1.概论
讲述疾病发生的普遍规律,其中包括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发病学的一般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
讲述疾病过程中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缺氧、发热、休克、缺血-再灌流损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3.系统病理生理学
讲述各系统疾病的共同发生规律和主要器官的功能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二、疾病概论
(一)健康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二)疾病
由于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受到破坏,引起的损害与抗损害斗争的异常生命过程。
1.任何疾病都是有致病原因的
2.内稳调节紊乱使机体出现功能、代谢、形态变化 (三)病理过程
病理过程是指在不同疾病中共同存在的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的过程。它们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可包括几种病理过程。
(四)病理状态
是指疾病或病理过程结束后遗留的一种状态。 三、病因学总论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物理性因素 机械力、高温、低温、电流、大气压变化、电离辐射等。 2.化学性因素 强酸、强碱、化学毒物、生物性毒物等化学性因素。 3.生物性因素 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4.营养性因素 饮食摄入过多引起肥胖病,营养不足带来各种营养缺乏症。 5.精神性因素 异常激烈的情绪变化。
6.遗传性因素 遗传物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1.疾病发生除了致病原因以外,还有某些条件或诱因,它们改变机体的抵抗力和病因的致病力,它们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也不总是引起疾病所必须的因素,但它们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病因作用的后果,通常称为条件。
2.一个病因在某一疾病过程中,可以是引起该病的原因,但在另一疾病过程中,则可能作为条件。 四、发病学总论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原始病因作用引起某种损害,这种损害是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作为原因,引起新的变化。这样原因和结果交替进行,形成连锁反应,疾病就不断发展起来。
疾病过程中损害与抗损害的反应 1.疾病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性变化,如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物质代谢的紊乱以及器官功能障碍。 2.抗损害的各种反应,包括机体防御适应性反应和代偿性变化,如代谢的适应,功能的代偿,组织的再生、修复、肥大等。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神经机制
有的致病原因能直接侵犯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使神经系统本身或全身其他器官功能异常,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体液机制
致病原因引起体液环境量和质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紊乱和疾病的发生。 3.细胞机制
致病原因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引起其损伤,如机械力、酸、碱、高温、低温、化学毒素、电离辐射等。 4.分子机制
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近年来发现了多种与疾病有关的基因。 (三)疾病的转归
疾病过程通常的转归有完全恢复健康、不完全恢复健康及死亡三种情况。 1.完全恢复健康
完全恢复健康是指致病因子的作用已停止,被损害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得到完全的修复或代偿,机体的内外平衡恢复常态,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劳动力恢复。 2.不完全恢复健康
不完全恢复健康是指致病因子作用和损害性变化得到了控制,主要症状已经消失,但受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未得到完全恢复。 3.死亡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有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
①生理性死亡:是衰老的结果,是生命过程发展的自然结局。
②病理性死亡:是疾病过程发展的一个结果,通常见于重要生命器官严重损害,重度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全身衰竭,以及心跳和呼吸骤停引起猝死等。
③死亡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期(临终状态):是临床死亡之前的一个阶段,特点是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功能急剧降低。
临床死亡期:一般临床上以心跳和呼吸停止及各种反射活动消失作为生命停止和临床死亡的标志。
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全身功能完全停止,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能复活。
④脑死亡:指大脑和脑干功能永久性消失。它的出现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能复活。 脑死亡的判定根据以下标准:
持续深昏迷,对外界刺激完全无反应;
无自主呼吸,在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15分钟后,仍无自主呼吸; 瞳孔散大,各种颅神经反射消失; 脑电波消失。
试 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过程:
A.缺氧 B.水肿 C.休克 D.高血压 E.DIC 2.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过程:
A.黄疸 B.脱水 C.烧伤 D.高钾血症 E.低氧血症 3.下列哪种情况符合疾病的概念:
A.右下截肢 B.先天性孤立肾 C.发热 D.动脉粥样硬化 E.休克 4.下列哪项表现属于体征:
A.心悸 B.恶心 C.疲乏 D.呼吸困难 E.呼吸增快 5.下列哪种表现属于症状:
A.心跳加快 B.呼吸困难 C.呼吸增快 D.呼吸音增强 E.咳泡沫样痰 6.脑死亡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持续深昏迷
B.长期维持自主心跳、呼吸,但各种神经反射消失 C.瞳孔散大 D.脑电波消失 E.对外界刺激无反映
7.有关濒死期,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濒死期是临床死亡之前的一个阶段
B.濒死期的特点是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功能急剧降低
C.濒死期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反射迟钝,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呼吸减慢或出现周期性呼吸,体温下降 D.死亡病人必经濒死期
E.濒死期的特征是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处于深度抑制状态,各系统的机能和代谢发生严重障碍 8.左心衰竭导致呼吸困难的主要环节是:
A.二尖瓣狭窄 B.左心房扩张 C.肺循环淤血 D.肺水肿 E.组织缺氧 9.影响疾病发展方向和转归主要是: A.疾病时的稳态紊乱 B.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C.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导环节 D.疾病过程中的损害和抗损害反应 E.疾病过程中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 10.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基本规律是:
A.内稳态破坏 B.因果转化 C.损害反应 D.抗损害反应 E.损害和抗损害反应 1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基本环节是:
A.稳态破坏 B.因果转化 C.损害反应 D.抗损害反应 E.损害和抗损害反应 12.研究疾病发展及转归机制的学问属于:
A.病因学 B.发病学 C.基本病理过程 D.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E.病理生理学 13.下列哪项是由于物理性因素所致:
A.佝偻病 B.高山病 C.高血压病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地方性甲状腺肿 14.下列哪项是化学因素所致:
A.坏败血病 B.苯酮尿症 C.糖尿病 D.地方性氟中毒 E.地方性甲状腺肿 15.下列哪种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A.潜水员病 B.缺血性心脏病 C.消化性溃疡 D.溃疡性结肠炎 E.支气管哮喘 16.下列哪种疾病与遗传易感性无关:
A.糖尿病 B.缺血性心脏病 C.甲状腺机能充血 D.高血压病 E.精神分裂症 17.下列哪项属于大脑功能停止:
A.昏迷 B.意识丧失 C.对光反射消失 D.前庭反射消失 E.体液调节功能丧失 18.判定死亡的最好标志是:
A.自主呼吸永久性停止 B.心脏功能永久性停止 C.呼吸、心脏功能永久性停止 D.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停止 E.大脑功能的停止
19.下列哪项不是判定脑死亡的依据:
A.全脑功能停止 B.脑干功能停止 C.心跳、呼吸停止 D.脑电波消失 E.脑血管灌流停止 20.下列描述哪项不符合疾病前驱期: A.潜伏期与症状明显期之间的时期 B.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时期
C.此期表现与疾病无关的非特异性症状 D.是提醒人们及时就医的信号
E.此期的复现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21.疾病前驱期的特征是:
A.无明显症状 B.出现非特异性一般症状 C.出现疾病特有的症状 D.可作为早期诊断 E.是机体抗损害与损害因子斗争的时期 2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是: A.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变化 B.研究疾病的表现 C.诊断和治疗疾病
D.研究疾病过程中机能、代谢变化的发生机制 E.研究疾病时的代偿功能 23.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A.疾病的概念 B.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C.疾病的诊断 D.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E.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