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经历和时代背景,感受诗歌意境。 2、通过比较阅读,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3、反复诵读诗歌,能读出有感情,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新课 老师出镜 同学们,大家好。《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诗中作者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汇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不管岁月如何更迭,时代如何变迁,它永远闪耀着动人的光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徐志摩,走进《再别康桥》,聆听诗人的心声。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
PPT1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经历和时代背景,感受诗歌意境。 2、通过比较阅读,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3、反复诵读诗歌,能读出有感情,熟读成诵。
模块二:整体感知
教学板块2:感知基调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诗人一起走进康桥,随诗人一起去向康桥作最后的告别,听完后说一说你的感受?交流了感受后,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自己再反复地把诗歌读几遍,读完后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大家来评一评,看哪些同学读出了这种感情。
PPT2 感知基调
听《再别康桥》朗诵,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流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按照听读的理解,放声朗读全诗。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听读、交流;而后组织朗读、评价。时间约8分钟) 刚才同学们听读并试读了这首诗,我想很多同学可能都感受到了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依依惜别之情。这种淡淡的哀愁与依依惜别之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情基调。
教学板块3:了解背景
相信刚才同学们一定读得很认真。《再别康桥》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有必要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PPT3 作者介绍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曾在剑桥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诗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PPT4 背景介绍
徐志摩早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经济系修硕士,后来专程到英国拜罗素为师,后来转学到剑桥。徐志摩天生有着诗人的特质,剑桥的生活与景色唤醒了他浪漫的文学情怀和超人的语言天赋。后来他自己曾说,在康桥那段时间,是他最快乐同时也是最感到人生痛苦的时期。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情绪在心中起落激荡,最后都化作了他笔下的文字,散文或诗。徐志摩曾三次游历剑桥,分别写下了《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等不朽名篇。
PPT5 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
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
PPT6 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
PPT7 有一次是正冲着一条宽广的大道,过来一大群羊,放草归来的,偌大的太阳在它们后背放射着万缕的金辉,天上却是乌青青的,只剩这不可逼视的威光中的一条大路,一群生物,我心头顿时感着神异性的压迫,我真的跪下了,对着这冉冉渐翳的金光。再有一次是更不可忘的奇景,那是临着一大片望不到头的草原,满开着艳红的罂粟,在青草里亭亭像是万盏的金灯,刹那间在我迷眩了的视觉中,这草田变成了……
PPT8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