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
可编辑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
可编辑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0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走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一是认识事物量的定量分析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区分质的定性分析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景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出,实践中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办事情、想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量的要求,更要“好
字优先”,质量第一,抓质量、讲效益,不能做心中无数的“马大哈”,“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粗枝大叶做不好工作;不能不讲质量,以量取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更不能“滥竽充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存在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Ⅲ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中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