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2.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3.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5.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含有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6.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7.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 8.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9.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10.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也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练真题—明方向]
[命题分析]
1.考查特点:近五年高考中对该部分考查较少,考点主要集中在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功能等。
2.命题趋势:常以基础判断型选择题为主,以细胞膜的成分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为核心考点。
1.(高考重组题)判断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的正误。
(1)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2016·高考全国卷Ⅲ,T1D)(×) (2)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2014·高考全国卷Ⅰ,T1A)(√) (3)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2014·高考全国卷Ⅰ,T1B)(√) (4)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014·高考全国卷Ⅰ,T1D)(√)
2.(2015·高考海南卷)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解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A项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B项错误;氨基酸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项正确;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项正确。 答案:B
3.(2017·高考全国卷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
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解析: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信号由分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4.(2014·高考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如图所示,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膜蛋白,A错误;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T淋巴细胞膜上没有抗体,B错误;胰高血糖素应该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C错误;骨骼肌细胞能接受神经传导的兴奋,产生收缩,也可以吸收葡萄糖,所以其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葡萄糖载体,D正确。 答案:D
[填网络—串线索]
填充:①脂质 ②蛋白质 ③流动性 ④控制物质进出
⑤信息交流 ⑥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⑦核膜 ⑧染色质
[课时作业·知能提升]
单独成册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227页
一、选择题
1.(2018·长沙市一中月考)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储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基本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解析:由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而细胞中的小油滴疏水,故该膜可能由磷脂尾部向着油滴内的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答案:A
2.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①即系统的边界,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A正确;功能②表示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质,但有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出细胞,说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B错误;激素调控生命活动需要靶细胞进行信号检测,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答案:B
3.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蛙的红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解析:人的肝细胞、蛙的红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含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会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D
4.在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不能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解释的现象是( ) 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C.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解析: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故A符合题意;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维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说明生物膜中含脂质;可以解释结构模型的中间是脂质层。 答案:A
5.(2018·贵州贵阳二模)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 C.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解析: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部分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并不是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A错误;离子通道具有特异性,但离子通道的开关受电位的控制,不是随时开放的,B错误;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三种方式,即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错误;不同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不相同,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D正确。 答案:D
6.(2018·新疆二模)下列生命活动中,细胞膜没有直接参与的是( )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C.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 D.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
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核糖体中,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错误;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与细胞膜内钾离子外流有关,D错误。 答案:A
7.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电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除拟核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没有差别
解析:电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而不是染色体;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但核孔不允许脱氧核糖核酸(DNA)通过;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也没有除核糖体外的其他细胞器。 答案:A
8.(2018·全国百校模拟)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染色质 B.染色体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C.在盐酸的作用下染色质中的DNA可与蛋白质分开 D.染色体可被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而染色质不能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DNA,但DNA不与蛋白质构成染色质,A错误;染色体在分裂末期逐步解螺旋化,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B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C正确;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所以都可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错误。 答案:C
9.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