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
一、回忆人物形象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 (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
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板书:作品情节)
(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 ?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5.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板书:人物描写)
(三)多方位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
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人物吗?
4.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板书:多方位、多角度)
三、拓展研析
1.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
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物吧!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 猜猜他是谁。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归纳。
明确概念: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分。学生归纳、分析。
归纳知识点: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4.讨论阅读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物,感知人物形象,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
A.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能够感知人物形象的全面性。
E.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这样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我们可以多联系曾经学过的外国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感知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第二课时
词句段的运用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富得(流油) 气得(火冒三丈) 思念(一日三秋) 穷得(揭不开锅)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括号里的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括号里的词语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