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7 23:28: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为避免金属异物永久留存体内,一种全降解或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理念应运而生。自1998年日本研发出Igaki-TamaiBRS以来,因其能够避免金属支架长期存在造成的冠状动脉金属化,有利于恢复血管正常舒缩功能、便于二次介入干预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具有磁共振/CT相容性好等优势,被誉为经皮冠状动 脉 介入治疗术(PCI)领域的第4次变革。

一、BRS的循证研究

二、BRS适用范围

(一)适用范围

目前BRS主要用于治疗原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血管内狭窄,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预防发生球囊扩张后再狭窄。BRS已经在简单及中等复杂程度病变中显示出良好的长期疗效,因此目前应将中等或以下复杂程度的病变作为BRS的主要适应证。

但某些特殊病变在置入BRS时需要具体分析和评估。

1. 稳定性冠心病或中低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2. 参考血管直径2.75~3.75mm之间的病变:

3. 预扩张效果满意的无钙化或轻度钙化病变:

4. 分支血管直径不超过2.0mm的分叉病变:

5. 长度≤20mm的病变:

(二)不建议使用的范围

1. 左主干病变:

2. 小血管病变:

3. 严重钙化病变:

4. DES内再狭窄病变:

5. 高度迂曲病变:

6.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7. 口部病变:

8. 桥血管病变:

9. 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病变:

10. 其他临床情况:

三、BRS临床使用流程

1. 靶病变的预处理: 在置入BRS前,必须对冠状动脉靶病变进行充分预处理。

2. 准确测量靶血管的尺寸: 根据测量结果,选择与靶血管直径最相匹配的BRS直径尺寸。

3. 支架的输送和扩张释放:

4. 后扩张处理:

5. 术中补救措施:

四、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DAPT)

置入BRS的患者术后应当接受DAPT,以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本共识推荐在血栓高危的患者中采取个体化的DAPT时间,在权衡出血/缺血风险的基础上,DAPT 可延长至2年甚至更长时间,这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后决定。

五、术者的培训

六、腔内影像学技术在BRS介入术中的应用

七、患者随访

对于置入BRS的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建议进行长期的电话或门诊随访。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可在术后2~5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提倡行腔内影像学检测复查。

BRS是一项令人鼓舞的新技术,已初步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乐观的应用前景,其独具的可被完全降解吸收的特点,可在支架降解吸收后解除支架对血管弹性的束缚,避免了金属长期留存体内,实现了介入无置入,

尤其适合年轻患者和对金属过敏的患者。随着国产BRS的上市,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已经从真正意义上迎来了第4次变革。本共识建议对BRS从相对简单病变做起,不断积累经验,熟悉器械特点,严格遵循PSP置入操作,逐步过渡至更广泛的适应证和更复杂的病变。

《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1b0t5t8311od1e2lms547le14lox100wg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