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一个个问题像上台阶一样,一个高似一个地拾级而上。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逐步获取新知。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提问的\坡度\和提问的\难度\。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的启发下才能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地迸发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简单明了,层次分明,这才是我们呼唤的课堂提问。
3、严格规范教师的提问行为。
1把握\问度\精问。 ○
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设定一定范围,抓住教学重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之处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提问的艺术,并不是多问,而是要讲究善问、巧问,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只有恰当、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2找准\问点\巧问。 ○
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之间的本质联系,恰到好处的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所以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
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多变的,只有适时而问,才能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A在学生兴趣点设问。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
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B在思维阻滞点设问。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自然成为教师的问点。此时设计问题,
此时设计问题必须要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拐杖“,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C在课堂高潮点设问。每节课都有高潮,在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上设问,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把教学的重点与学生思维的高潮点融为一体。
3改变“问式”,趣问。 ○
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教师提问角度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人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五、课题研究成果:
1、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等十多部教育教学书籍。
2、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走访、听课、观摩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撰写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引问策略》的调查报告。
4、深入课堂实践,观看名师展示课录像,并在此基础撰写了《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论文。
5、课题组教师在我的带动下,主动调整、规范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的研究也带动了许多教师和我一起实验、研究,他们也从研究中体验到了科研的乐趣,都在积极准备参加下一轮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我本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养成了每日读书,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注重结合实际工作反思、感悟,对提高课堂
有效性提问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的教学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入而长足发展。
附:教学案例: 《让课堂提问更高效》
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