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图中主要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事例的是( ) 2、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 ) A. 气压大沸点高 B. 气压大沸点低 C. 气压小沸点高 D. 气压小沸点低 3、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马德堡半球实验 B. 用注射器注射药液 C. 用吸管吸饮料盒中的牛奶 D. 吸盘可以压在光滑的墙上 4、下面四幅图中能够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5、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5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本知识点小结: 知识点二:流体压强 例题: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 一、教师演示实验: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 2、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6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图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5. 两个乒乓球用绳拴好,手提绳将两个球平行放置,向两个球中间用力吹气,观察现象。(图5) 6. 把一根长10 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中用力吹气,观察现象。(图6) 7. 轻轻捏着一个轻质小勺的勺柄,能使小勺在手指间晃动自如,打开水龙头,让水稳定的往下流,把勺子的凸面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二、现象汇总: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7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应用类比、深入课题 利用类比的方法,把研究课题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转移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上来,引导学生沿着这样一种思维程序进行探究。甚至于思维程序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和流速有这样的关系,那么液体呢? 进行类比:气体和液体有许多相似性,可以类比的猜想。 形成假说: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实验检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来验证。比如两只塑料泡沫小船并列放入水中,加快中间水的流速,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