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5年高考语文复习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6:12: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05年高考语文复习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4年语文科《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能力要求、考 试内容、考试形式 与试卷结构及根据专家分析预测提出的新观点构成了2005年语文高考复习大纲,即复 习的内 容、重点、策略等。

一、考试能力要求 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 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注意】 识记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听、说、读、写哪种语文能力都以识记为基础。识记 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指明或写出需要他们辨认或记住的语文知识。

本层级所考查的内容知识性较强,答题有时也需要考生进行必要的思考,但这种思维过程比较简 单,主要的还是靠认识(再认)和回忆(再现)。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

【注意】 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运用识记的知识对材料的原意进行领悟和解释。对于材料, 要求考生能够懂得其含义、领悟其意思并能进行信息筛选和直接、简单地解说。理解在高考语文阅读能力 测试中分量较重,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的字词语句,例如文言文的实词含义、虚 词用法、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文句理解、句意翻译,现代文的词语理解、句子理解、信息 辨别筛选等等。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以理解为基础;当考生解说自己的认识时,必然同时也反映着他们 的表达能力。但是作为对理解能力的评估,这个层级着重考查认识上是否正确,对表达能力不作过多要求 。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注意】 分析综合就要求能够对阅读材料和写作材料进行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分析是把整体 按相同的属性分成若干部分,即剖析特征(属性)和关系;综合是把分散的要点聚合成整体。分析和综合是 两个独立的能力层次,但是这两种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又是密切配合的。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整体的深层的认识,例如文言文的内容分析、要 点归纳、作者观点分析概括、现代文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 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对表达能力不作过多要求。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注意】 表达应用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语文知识的能力 。要求能够规范地运用语言,写出常用文体短文。在高考语文中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专指表达和写作能力。 表达和写作在高考语文中是应用性很强的一种能力。

根据目前高考语文的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本层级所考查的内容集中在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上。其中写作以审题能力、立意选材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篇章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表达方 式运用能力、驾驭常用文体能力等为主;语言表达以使用标点符号、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修改病句 、变换选用句式、句子的连贯和衔接、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等为主。

E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 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注意】 鉴赏评价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要求考生能够对阅读材料的内 容进行评说,对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对作者观点进行鉴别。当然这里所说的评说、赏析和鉴别都是初级的 。

高考语文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通过具体试题来体现。本层级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在古诗文阅读 和现代文阅读中,例如诗词曲赏析、作品(作者)思想观点评析、表达技巧鉴赏评价等等。

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是平行层级,没有高低之分。 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注意】 各能力层级在逻辑排序方面虽然有高低之分,但并不能完全反映试题的难度。决定试 题难度的,还有解题的复杂程度和考生的知识背景这两个作用更大的因素。例如常用字的问题应该在小学 解决,然而某个成语典故中的正确用字却常常难倒许多考生。因此,识记层级可以有较难的试题,鉴赏评 价层级也可以有比较容易的试题,其他层级也是这样。

二、考试内容 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注意】 这一项考查要求,着眼于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

1识记 A 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注意】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推广普通话是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普通话作为共同语需要有语音标准,因此,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就有考核的必要。由于我国方言区的语音差异很大,所以,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

纵览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建议考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①统读或改读的字;②多音字;③形近音异的字;④同音字;⑤偏旁相同,部件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字。 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注意】 要求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

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正在逐步过渡到以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主。

主要考核以下几种类型的字:①同音易混淆字;②形近易混淆字;③意义相近的字;④近义词等。

2表达应用 D 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注意】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注意】 词语(包括熟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有时甚至需要反复比较,才能作出最佳选择。这里面不仅有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更好的问题,这就与修辞有着密切

的联系。 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注意】 修改病句一定要坚持不损害句子原意,修改的五字诀是: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的)、简(修改应简要的)、调(不搭配、不照应的)。特别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决不改动两处。 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注意】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需要审清题意,严格按照要求和限制变换句式,其次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最后要弄清语言表达的内涵。 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注意】 ①“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②“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③“得体”,即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表达方式、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 

(7)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

【注意】 修辞方法的考查,重点在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 A 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注意】 名句名篇是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主要包括:①中学阶段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段落;②课本之外文质兼美、影响广泛的格言、警句;③古典诗词中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生动优美的佳句;④成语、俗语、谚语。

(三)古代诗文阅读 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注意】 所谓“浅易”,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

的机会较少;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等等;从文章的体裁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无须在阅读之前先了解过于复杂的背景材料或逐个理解出现的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

1理解 B 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所谓“常见实词”,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注意】 文言虚词的概念与现代汉语语法的概念不完全相同,文言虚词中包括代词、助动词、副词等类别,甚至有少量的数词与不及物动词,这些在现今属于实词范畴。“在文中的用法”一般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为常见用法。 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注意】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文的翻译主要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高考的特点固然要考查学生对古文阅读材料在宏观上的掌握,但更多是要求考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因此,历年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

2分析综合 C 

(1)筛选文中的信息

【注意】 筛选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意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最

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注意】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这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显然要比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注意】 此项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件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较高,但考查得也较少。 

搜索更多关于: 2005年高考语文复习大纲 的文档
2005年高考语文复习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1m2i2m1pv3j4le87moy0088t3x4qm00jf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