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戕害的名著。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境遇的变化,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腐蚀读书人的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二)教材处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资料交流、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第二课时把握人物形象、欣赏讽刺艺术、探究主题思想。我现在对第二课时中范进发疯精彩片段进行说课。 (三)教学目标
在这篇小说众多人物形象中,范进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描写,来揭示主题。由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明确小说的主题。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结合学情,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明确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定为:“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明确小说的主题。”
【说教学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上述重难点。我预设的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是这样的:
1、提问法:提倡长文短教,讲求取舍,问题的设置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情境激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播放“范进喜极而疯”的视频,增加课堂容量,在视听效果上给学生最直观的感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法上我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 【说教学过程】 1、读经典、品写法
①、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具体细致地描写范进的疯态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这一段写范进见到喜报后,先昏后疯,作者反复写他拍手、大笑,笔锋深刻地勾画出范进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并让学生体会本段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夸张手法的讽刺效果以及
对范进发疯的过程、动作、语言等进行正面描写,还有从众人的反应侧面烘托范进疯态之可怕。范进的疯令人觉得可怜又可笑。】 ②、从文本到视频,观看范进“喜极而疯”视频:品读范进“喜极而疯”的这个经典片段是这节课的重点(板书:中举时喜极而疯),我先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范进发疯的情景,从视听效果上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人物进行心理揣摩: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的设计为下文探讨范进发疯的原因做好铺垫】 (三)理解典型,明确主题
1、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理解典型,明确主题”的学习。我以“探讨范进发疯的原因”为题,分三步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1)、从众人对范进态度看发疯原因: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态度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周围人的巨变与范进发疯的关系。
(2)、从范进自身在中举前后的对比反差,帮助学生理解范进发疯的社会原因。①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体现了古代读书人一旦中举,地位、名利以及周围人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见当时整个社会对科举的推崇。②再结合他35年来的经历,学生就比较好理解范进一听说自己中了举,麻木而脆弱的神经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喜悦一下子就发疯了的原因。③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在那个封建社会中举发疯的不止范进一个人,范进仅仅是一个典型。(引出拓展阅读“周进中举”
片段)
(3)对比阅读: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淘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几个商人得知原委,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
思考:周进与范进有什么相同之处?作者塑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节是《儒林外史》中名篇,足以和范进中举媲美。作者以其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