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 4页,47题(含选考 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1I卷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
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 “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亲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 C.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B.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D.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25.下图是陈列在中国某历史博物馆的三个瓷俑,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
人和一个商人,其中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惟有读书高”瓷俑
A.察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 C.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
B.科举制扩大了选拔官吏范围
D.职业分工导致社会地位不同 - 1 - / 11
26.据清代陕西《榆林府志》记裁,“易马城”和“款贡城”两个城是蒙汉商贸定期交易处和
蒙汉官员商议重大事件、解决民族问题的议事处。双方商人或官员,在交易和议事前都得敬拜神。这反映了
A.文化同质性有利于民族交往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
B.拜神是商贸议事首要环节 D.商贸关系缓解了民族矛盾
27.下表是关于“南京布”名称的几种解释
“南京布”是英语汉译名,英文称“Nanking Cloth”,徐新吾:《江南土布史》 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主要是南京。 真正的南京土布,是东印度公司指定订购的所谓棕色土严中正:《中国棉纺织史》 布,大约是江南苏、松一带所织的一种紫花布。 金国平:《萄牙语和西班牙“南京布”原初的西方翻译就是“松江布”,当时耶稣会语中关于“松江布”的记载士的购物清单中便明确提及“松江布。 及其吴语词源考》 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南京布”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B.“南京布”的产地是松江地区 D.江南地区手工业技术较为发达
C.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28.新文化运动经历了由“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到“新旧文化的调和”再到“多元文化并存、
进而重组”的过程。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体现新文化必然取代旧文化 C.经历了文化转型的历史过程
B.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 D.方向发生根本性转移
29.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共向四川运送了150万人,100万吨货物。
该公司有116人献出了生命、61人伤残,16艘船被炸残炸沉。这反映了 A.抗战开始后工业布局相对合理 C.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动用所有资源抗战 D.企业家的强烈实业救国精神
30.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
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A.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国家统一 C.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
B.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 D.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
- 2 - / 11
31.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乡镇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由占GDP不到6%到26%,
其雇员人数从2827增加到1.35亿,年增长率达到9%。这表明乡镇企业的发展 A.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C.缩小了城乡的差距
B.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 D.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32.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放令》,承认基督徒同其他异教徒一样具有同等的
信仰自由权,归还给他们被没收的教堂和教会财产,免除了基督教僧侣个人对国家的徭役义务。这一敕令 A.使基督徒成为统治者 C.有利于罗马社会稳定
B.标志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D.体现了罗马法的迷信色彩
33.1880年7月14日,法国庆祝第一个国庆日:到处栽种自由树;各种共和雕像在城市、农
村出现;共和政府在各地燃放烟花;并在各大城市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国庆日成为一个全民性的大节日。这说明 A.政府通过仪式化塑造共和文化 C.广大民众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利
B.法国的共和政体得到了巩固 D.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
34.下表: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税率(%)
年份 1820 国别 英国 美国 45~55 0 0 33 4 20 17 53 17 9 6 6.7 1.7 3.5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34~45 40~50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A.英美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C.世界贸易体系逐步建立
B.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关税税率 D.英美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35.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也是重要的受益者。但近年来,英国不得不
面对区域经济风险深化、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社会冲突加剧等严峻问题,英国民众对退欧的呼声便日益提高。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一体化加强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 C.英国民众完全控制国家外交事务
第Ⅱ卷
B.欧洲一体化不符合历史潮流 D.区域经济风险受全球化影响
- 3 - / 11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47题为选考题,考生按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0.(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我国庆丰收的节庆文化源远流长。顺应亿万农民新期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和很多传统节日相比,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庆祝方式有点不一样。各地以农民为主角、以丰收为主题、以节庆为主线,采用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方式庆贺丰收嘉年华,为乡村振兴增力添彩。比如,黑龙江省绥化市组织水稻开镰大赛,安徽省池州市举办传统农耕文化摄影展,福建省福清市推介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活动,湖北省黄石市兴办柑桔节,江苏省泰州市评选十大乡贤。
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各地利用互联网+绿色农产品模式,有效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中国农民丰收节”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促进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1)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应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节日主角。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10分)
(3)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请你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设计三个节庆主题。(6分)
41.(25分)唐装的概念与唐期有关,但并非只是指唐朝时期的服装,而是对各种富于中国特色的中式服装的泛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服饰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等。早期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后未,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
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据权江华《话说唐装——谈唐装的现代传承》等整理
- 4 - /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