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尊重(zūn) 雕像(diāo) 星宿(sù) ...B.剌叭(lǎ) 饶头(ráo) 宙斯(zhòu) ...C.庇护(pì〕 爱慕(mù) 赫耳墨斯(hè) ...D.爪子(zhuǎ) 凯歌(kǎi) 较量(jiào)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静谧(mì) 吝啬(sè) 贮蓄(chú) B.应和(hè) 肥硕(shuò) 着落(zhuó) 莅临(wèi) C.粗犷(guǎng) 棱镜(líng) 冷冽(liè) 暖和(huo) D.澹澹(dàn) 竦峙(sǒng) 发髻(jì) 高邈(miǎo) 3.下边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啜泣(chuò) 一堵墙(dǔ) 峭壁(qiào) 耸立(sǒnɡ) ....B.崩土(bēnɡ) 蓬乱(pénɡ) 颤抖(zhàn) 嶙峋(xún) ....C.凝视(nínɡ) 嘲笑(cháo) 头晕(yūn) 目眩(xuàn) ....D.陡峭(dǒu) 动弹(tán) 摔死(shuāi) 翼翼(yì)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要规划,不能故弄玄虚。 ....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4)《<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 ,
(5)《泊秦淮》中批判了沉溺歌舞的统治者,表达对国家命运地关切与忧虑的诗句是: , 。 (6)《次北固山下》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三、诗歌鉴赏
7.《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_______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_______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 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写的是静景。 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7)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8)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9)简要赏析画线句。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吧,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上大说。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1)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解缙∕尝从游内苑 B.解缙尝从∕游内苑 C.解缙尝∕从游内苑 D.解缙尝从游∕内苑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上大说.___________ (2)深叹其敏._______________ (3)上谓.缙曰____________ (4)解缙尝从.游内苑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4)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中“降金龙”是什么意思” 5)短文反映了解缙怎样的特点,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10.《<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 意思。 (1)不亦说乎 说: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 (3)传不习乎 传:_____ (4)必有我师焉 焉:______ (5)博学而笃志 笃: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有些谈学习 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 学习方法: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 品德修养: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念蒲扇轻摇的时光
①又是一年夏来到。炎炎烈日,整个小城像个蒸笼,日头像凝固了一般,空气里满是阳光焦灼的味道。 ②一天下班,开车经过公园的林荫道,我意外发现了一个卖蒲扇的小摊,是那种用蒲葵叶做成的、圆形的老式的大蒲扇。卖蒲扇的大娘坐在马扎上,摇一把大蒲扇,目光慈祥面安静,好似这炎炎烈日与她毫不相干。我不觉心中一动,下车走过去,跟大娘攀谈起来,得知这些蒲葵扇都是大娘自己动手剪编的。说着,她将手中的蒲扇递给我。我拿着蒲扇细细端详,新做的蒲扇,颜色笋白中微黄。闻闻,有股类似于麦秸和青草的味道,质地简易拙朴,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轻轻摇动,那自然的风,剃那间扇开了我内心最深处的记忆,那扇面上牵出的丝丝缕缕的梦,伴着蛙鸣稻香,真切得似乎盈盈在握了。 ③我的童年是属于乡村的,乡村很小,很偏。夏天的乡村,乡亲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这种老蒲扇了。相比起那些羽扇、折扇、檀香扇的娇贵,老蒲扇因其结实轻便、价格便宜,最受乡村人家的喜欢。而乡人淳朴智慧且多创意,即使一把蒲扇,也要开发出许多用途,诸如生火、驱蚊、遮阳、挡雨、垫坐等等,而绝不止于扇风乘凉。暑热难耐,乡村人的老蒲扇是从不离身的,无论是上集赶会,还是瓜田李下,老蒲扇伴随着乡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摇落了炎炎的夏日,摇走了缓缓的岁月。
④乡村的夏夜,弥漫着泥土、雾霭和稻谷清新气息的浪漫诱感,圆润的新月,常常等不到斜阳坠入西边的灰墙黛瓦,就轻灵灵地爬上东边的柳树梢。每天吃过晚饭,奶奶就会拉着我的小手,提个小马扎,拿着一把蒲扇。让我抱着一个小凉席,到村头的大树下纳凉。大树下坐了不少人,三五成堆地拉着家常。(A)女人们摇着大蒲扇,轻摇慢扇间,凉风习习,自是多了一种悠然自得。男人们则一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一边“呼扇呼扇”起劲地抡着蒲扇,谈天说地、评古论今,扇起扇落,笑语飞扬。小孩子们则坐不住,不是围了树比赛转圈圈,就是在人堆里钻来去地捉迷藏。如果谁家的小孩子调皮得很,大人会用蒲扇在其屁股上狠狠地拍打几下,大人哈哈大笑,小孩子就会扮着鬼脸笑嘻嘻叫着“不疼不疼”地跑远了。小小的蒲扇不仅让乡村的夏夜有了灵动的色彩,也让那含蓄而又自然的亲情随着蒲扇的摇动恣意流淌。
⑤每当我玩累了,奶奶都会将凉席拉开,让我躺在上面,她则在一边缓慢面有节奏地据着那把大蒲扇,拍打着试图叮咬我的蚊虫,嘴里哼着我永远听不懂的小调。奶奶的大蒲扇,一下一下又一下,温柔的风一圈一圈又一圈。(B)月光透过婆娑的树叶,投下满地斑驳的光影,繁星在夜空中调皮地眨着眼睛,看着不远处上下飞舞的萤火虫,听着树枝上不眠的蝉鸣,一会我就进入了梦乡。“扇扇有凉风,天天在手中,年年五六月,夜夜打蚊虫。”奶奶的蒲扇不知道用了多少年,手柄磨得光滑酒圆,蒲扇叶已发黄,有的地方已破损,周边一圈,奶奶用细长的花布条仔细绞的边,密密地缝实。扇叶道道褶皱,很像奶奶额头上沧桑的皱纹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我都是在奶奶的老蒲扇的摇拍下入睡,更不知道入睡后奶奶是怎样将我弄回的家,问她几次,她都用扇子拍着我的头,抿嘴一笑而不答。
⑥在追求低碳生活的今天,蒲扇当是最绿色最环保的消暑工具了。但随着电扇、空调的逐渐普及,使用蒲扇的人少了,蒲扇在一些都市的记忆里,已经渐渐远去。曾经那个摇着蒲扇最疼爱我的人,也已跟着岁月远去了。蒲扇轻摇的美好时光,已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这样的景,再无处可寻。唯有那段抹不去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历久弥新。 (选自《长沙晚报》)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怀念”的内容。 2)联系下文,说说文章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词语运用或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A)句: (B)句:
4)文章最后写道:“蒲扇轻摇的美好时光,已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这样的景,再无处可寻。唯有那段抹不去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历久弥新。”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2.阅读《风筝》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 ① 似的,便跑向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