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前吸热反应速率>放热反应速率,反应向正向、也是吸热方向进行,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压强(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4种情况
在复习完成上述表中内容后,还要强调特例: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如:H2(气)+I2(气)
2HI(气)压强能同等程度改变速率
加压 减压
同时,要指明: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与上图相似)。
题型示例:
例5、(2005朝阳一模、10)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D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 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 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2NH3(g),当增大N2 的浓度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后,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① ④ B. ① ② ③ C.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分析:
可通过此题进一步认识浓度、温度、压强等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具体如下:
①不一定,如若增加碳的物质的量,由于碳是固体,平衡不移动;
②增大N2浓度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N2的转化率一般会降低(恒温恒压或恒温恒容),只有降温时才可能提高N2的转化率;
③减少反应器容积的方式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如对于反应N2+3H3=2NH3;△H<0,若恒压下降低温度,平衡会向体积减小的正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少,反应器的容积也减小;
④有气体参加且两边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如合成氨反应)平衡后,在恒压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则各组分的浓度会减小,平衡会向体积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简评:
此题同样虽然也是考察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但问法具有较强的迷惑性,要求真正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举出反例。
关于“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高考试题还有:01全国第9题,00上海的第19题,03全国春季高考的12题,90全国第8题,92全国的第11题,96全国第31题,96上海的第9题,00上海的第26题,04全国理综Ⅱ的29题,04全国理综Ⅲ的第9题,05西城一模的11题,05朝阳二模的29题等。从这么多年的高考试题就可以看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历来是平衡理论中考试的热点,应加强这部分知识的练习。
上面,我们详细解读了《考试说明》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要求,并就落实方法浅谈了个人看法。在高考复习中,除了解读《考试说明》外,还要进一步针对本部分知识的特点,全面总结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使认识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培养创新精神。
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做法。
三、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创新
图像问题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中非常典型的问题,学会识别、分析有关图像,是学好平衡理论的关键。
1、化学图像问题
⑴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①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看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④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⑤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因果关系。
在复习时可针对一般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各类常见的图像。下面举例说明:
⑵几种平衡图像: 可以反应mA(气)+nB(气)
①转化率-时间
pC(气)+qD(气);△H=-Q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下列各图,分
析时突出“起点、折点、终点”及“曲线的变化趋势”。
②含量-时间图
③转化率-温度-压强图
④含量-温度-压强图
题型示例:
例6: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气)+B(气) 系曲线,根据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D)
xC(气)有下图所示的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