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
作者:黄凌芝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04期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新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被广泛用于教学实践中,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策略
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依据,也促使教学策略随着改变。具体如下所示: 一、以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法宝。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在行为和思想上接近幼儿水平,存在理解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学习兴致不足,没有被教材或者教学活动所吸引。基于此,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兴致成为了笔者教学重点之一。
例如,在学习《妈妈睡了》这一篇阅读文章时,笔者先是设计了一个游戏吸引了同学们的课堂注意力,学习了哄、先、闭、紧、润、蛋、等、吸、发等生字。结束这一环节后,笔者问道:大家喜欢午睡吗?为什么?大多数同学摇摇头表示不喜欢午睡,因为不困、想要继续玩耍……听到学生们的回答后,笔者说道,虽然大家不喜欢午睡,但是午睡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在睡梦中我们可以得到休息,可以长高,所以大家应该好好午睡。同学们点点头表示认可。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本课的阅读文本中并提出问题:妈妈和“我”准备午睡,但是“我”没有睡着,那么究竟是谁在睡午觉?睡着的妈妈美丽吗?妈妈为什么睡得那么沉?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只要他们好好阅读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梳理了文本内容后,笔者要求同学们表演一下自己妈妈睡着的样子,目的是唤起大家的情感体验,激发大家的感恩意识。这个任务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观察过妈妈睡着的样子。看到大家困惑的样子,笔者只好将表演任务布置成课后作业,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妈妈睡着的样子。在后来的表演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妈妈的艰辛,学会了感恩。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课后作业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着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促进学生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