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10.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AD∥BC,若∠1=70°,则∠BAC的大小为( )
A.40° B.30° C.70° D.5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AD∥BC可得出∠C=∠1=70°,再根据AB=AC即可得出∠B=∠C=70°,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算出∠BAC的大小. 【解答】解:∵AD∥BC, ∴∠C=∠1=70°, ∵AB=AC, ∴∠B=∠C=70°,
∴∠BAC=180°﹣∠B﹣∠C=4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B=∠C=70°.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找出相等(或互补)的角是关键.
11.如图,在△ABC中,∠B=55°,∠C=30°,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则∠BAD的度数为( )
13
A.65° B.60° C.55° D.45°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C,求得∠DAC=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AC=95°,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则AD=DC,故∠C=∠DAC, ∵∠C=30°, ∴∠DAC=30°, ∵∠B=55°, ∴∠BAC=95°,
∴∠BAD=∠BAC﹣∠CAD=65°,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正确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2.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B′,AB′与DC相交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DAB′=∠CAB′ B.∠ACD=∠B′CD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C.AD=AE D.AE=CE
【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AC=∠C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BAC=∠ACD,从而得到∠ACD=∠CAB′,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E=CE,从而得解. 【解答】解:∵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B′, ∴∠BAC=∠CAB′, ∵AB∥CD, ∴∠BAC=∠ACD,
14
∴∠ACD=∠CAB′, ∴AE=CE,
所以,结论正确的是D选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矩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下面四个手机应用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分别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熟知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图形,被一条直线分割成的两部分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互相重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用尺规作出△ABC,使AB=a,BC=AC=2a. 作法:(1)作一条线段AB= a ;
(2)分别以 A 、 B 为圆心,以 2a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C点; (3)连接 AC 、 B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15
【考点】作图—复杂作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可先作出长2a的线段;作出底边,进而作出两腰的交点,连接顶点和底边的端点即可. 【解答】解:作法:(1)作一条线段AB=a;
(2)分别以A、B为圆心,以 2a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C点; (3)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故答案为a;A;B;2a;AC,BC.
【点评】考查用边边边画三角形;得到长2a的线段是解决本题的难点.
15.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AH=CB等(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使△AEH≌△CE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开放型.
【分析】开放型题型,根据垂直关系,可以判断△AEH与△CEB有两对对应角相等,就只需要找它们的一对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了.
【解答】解:∵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 ∴∠BEC=∠AEC=90°,
在Rt△AEH中,∠EAH=90°﹣∠AHE, 又∵∠EAH=∠BAD, ∴∠BAD=90°﹣∠AHE,
在Rt△AEH和Rt△CDH中,∠CHD=∠AHE,
16
相关推荐: